本书讲述的是水旱灾害防御与应急抢险等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四篇,包括雨情篇、防洪篇、抗旱篇、抢险篇。它除了能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应对水旱灾害的安全知识外,也可供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与应急抢险等技术人员参考。
在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对成果数据进行了融合汇聚、综合分析、挖掘凝练,总结出具有区域规律性的技术成果,编纂出版《中国山洪灾害图集》,该图集全面反映我国山丘区小流域基本情况和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灾害程度、主要诱因、趋势变化及规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即认识雪灾与凝冻,雪灾与凝冻的预防,雪灾与凝冻的自救和互救,雪灾与凝冻后的心理自助。通过多个雪灾与凝冻实例,叙述了雪灾与凝冻的特点、成因和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然后通过描述雪灾与凝冻发生的前兆,介绍了雪灾与凝冻的预防措施,并针对雪灾与凝冻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自救及互救方法,最后对人们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即认识洪涝,洪涝的预防,洪涝的自救和互救,洪涝后的心理自助。通过多个洪涝实例,叙述了洪涝的特点、成因和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然后通过描述洪涝发生的前兆,介绍了洪涝的预防措施,并针对洪涝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自救及互救方法,最后对人们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做了一定的分析,介绍了有关心理干预的常识。本书在为人们
2020年,辽宁省先后经历了严重的夏伏旱和8次强降雨(其中3场台风)和雨雪大风天气过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等部委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防汛抢险救灾和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决策,有效应对。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工作目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大范围长历时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本书基于水循环全过程的干旱形成因素分析,揭示了大范围长历时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成灾机理及其关联关系;基于自然证据及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多尺度干旱历史序列重构方法,重构了全新世以来多时间尺度的干湿变化序列;建立了全国近500年干旱灾害序列,研究了
本书包括我国持续性强降水气候背景、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发生机理和预报信号、华南夏季持续性暴雨天气系统结构配置、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海洋热状况变化对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持续性天气异常的影响、冬季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事件的形成机理和持续性强降水客观预报技术等。本书反映了近十年我国持续性强降水形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即认识风灾,风灾的预防,风灾的自救和互救,风灾后的心理自助。通过多个风灾实例,叙述了风灾的特点、成因和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然后通过描述风灾发生的前兆,介绍了风灾的预防措施,并针对风灾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自救及互救方法,最后对人们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做了一定的分析,介绍了有关心理干预的常识。本书在为人们
本书书聚焦于中高纬度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温带气旋,利用气旋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及高分辨率大气再分析数据,从统计分的析角度研究了中国近海、大西洋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温带气旋的数量、空间分布、移动路径等活动特征,并且对气旋影响我国极地考察航线情况进行了研究。
本书介绍了揭开雾的神秘面纱——有关雾的基本知识、看似温柔的杀手——雾的危害、人工影响天气的新课题——雾的消除和利用、美轮美奂——雾景资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