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盟校是如何进行海外面试的?美国大学对国际学生有什么期待?有什么恐惧?新冠疫情爆发后,身处纽约“震中”的华人留学生,如何自处?这场全球大疫,我们能学到什么?刘佳妮,“千禧一代”中的典型代表,从一名重点公立学校的芭蕾舞特长生,考入美国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毕业后,接受过每周工作110小时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历练,也曾在麦肯
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最终成果(课题同名,课题号15UJA850009)。该书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最多、市州级国家非遗项目数量最多的黔东南州为例,分别探讨了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民俗类、传统表演类非遗的活态传承路径。全书共分八章,1-2章为黔东南州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及传承活动;3章为基本原则、构建思路;4
本书从媒介逻辑、移动哲学、全球传播以及个案研究四个层面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传播系统中的传播景观与策略。全书关注中国文化媒介逻辑,研究新传播体系下的传统文化传承,分析传统文化全球传播的策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本土化创新模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断创新文化建设理论,丰富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文化发展规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6月29日在
本书在相关文化理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多维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基础和影响因素;研究了文化产业风险、文化产业的投入与产出、文化产业评估体系、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人才支持系统建设、京津冀文化产业的竞争等问题;建立了河北文化产业市场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河北文化产业项目风险
朱家溍先生是资深清史专家,尤其因其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经历,对北京故宫以及清代史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作者生长于北京,对北京城的历史地理、地缘风貌、文物古迹又熟稔于心。本书将作者于北京亲闻亲见的历史掌故、宅园古迹、饮食戏曲等娓娓道来,展现出一幅老北京上至皇家文化、下至市井风俗的画卷。
《记忆北京》一书收录了作者关于北京的文化随笔共计二十五篇。作者身为岭南人,却是最早呼吁建立“北京学”的学者,并在北大开设“北京文化研究”专题课,主持相关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主编“北京读本”,指导北京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论文,游走于书斋与社会关怀之间,以诸多实际行动为依托,试图借由文人的情怀和底蕴、学者严谨扎实的治学功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是近年来构建的一个全新的研究范式,是与过去人类文化学与历史地域文化学意义上的文化生态完全不同的断代文化生态概念。旨在客观全面描述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相对清晰地呈现当代中国现有的文化圈层即主流文化圈层、大众文化圈层、传统文化圈层、精英文化圈层、外来文化圈层等的存在形态及其相互依存、交融、互动关系,
本书是作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合集。全书从“四个自信”入手,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逻辑展开论
中国,作为亚洲的文明古国,有着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种类,不是一个本土化的范畴,特别是作为一个概念明确提出来源于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率先对本国的国粹、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了大力保护并进行了有益探索,随后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