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围绕水文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和近期新的科技动态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全书设置了8章内容,包括绪论、水文气象要素、气候系统与水分循环、大气水与地表径流、暴雨与洪涝、干旱与旱灾、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化趋势预估和径流预测。本教材可以作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气象学、地理学和大气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
本书着重从青海省旱涝、低温、雪灾三类典型的天气气候事件入手,分别从春、夏、秋季旱涝异常、冬季气温异常、冬春季降雪异常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揭示出气候异常的事实,研究出环流因子等方面造成异常的原因,分析了气候异常对农业、牧业、水资源、冻土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青海省异常气候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影响,不仅对全球气候变化在青海高原
初心不改,在“科技强国”的使命中砥砺前行;矢志不渝,在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中步履坚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喜庆70周年华诞之际,广东省气象部门聚焦广东省气象事业发展历程、特色、成就和经验,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广东卷》画册全方位展示广东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成就。70年的时光记载着广东气象人的梦想与坚持。70年来,广东省气象
本书系统地揭示了青海高原近60年来各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农业、畜牧业、能源、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征,并基于未来情景预估资料,预估了青海高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青海未来发展规划、战略定位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本书可为青海各级决策部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气象局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青海省各级气象部门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职责,了解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象保障。青海气象
《阜新市气象志》囊括了阜新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到2018年的气象事业发展历程;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阜新气象事业的历史沿革和变迁描绘了阜新天气气候、气象业务、气象灾害和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容貌,再现了几代阜新气象儿女耕云播雨的敬业情怀;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有鲜明的历史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一部鉴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气象观测是其核心项目。考察临行前,考查团常务理事的刘半农曾嘱咐气象生们要把所见所闻都要详细记录下来,有些事当时看可能没什么用处,以后却可能有大用处。本书基于科考团气象生刘衍淮的11册西北考察日记整理出版。这份35万字的珍贵日记,是九十多年前西北气象考察的观测实录。这里有青年人在科考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吉林气象事业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也走过了70年风雨征程。为了收藏吉林气象70年历史中经典的瞬间,展现新中国吉林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借中国气象局出版“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画册”之机,编撰《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吉林卷》画册。《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吉林卷》画册取大纵深的视角
本书以2012—2017年出现在黑龙江省的暴雨、大(暴)雪、寒潮、大风、大雾、沙尘、雨夹雪等7类灾害性天气和高影响天气为主要对象,通过普查整理出这些天气对应出现日期的84个基本气象站及省、市级气象站的站次资料,对于其中范围较大、关注度较高的天气个例从天气特点、主要影响系统、天气系统演变、空间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提取
《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决策者摘要》分析了西北区域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未来趋势,评估了气候变化对祁连山、三江源、西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措施选择,以期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气象部门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