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经济时代背景下,本研究采用理论文献分析和调研实证分析相结合、全国总体情况的宏观分析与各区域具体个案的微观分析相结合、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进行研究。本书在绪论中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以及全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在第一章中提出了闲置空间和文化创意
我国在创新驱动的背景条件下,对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强化,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因素,而较少从产业效率角度分析其增长方式。为科学评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效率,把握其动态和空间演进规律,精准调整产业政策,本研究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创新理论、
本书共9章,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和文献述评、中国文化消费发展典型事实、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的互动机制、中国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对策、结论与展望等。
本书旨在从文化建设视域,理性审视首都高校与北京城市文化发展的互动实质和新时代特征,从现实困境、机制探索、平台搭建、对策建议等维度,深入探讨首都高校如何进一步参与、渗透、融合到全国文化建设事业之中,对于促进高校与北京城市系统化治理和文化协同发展的实践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关于协同创新视域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机制研究,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与协同创新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的要素、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的经验借鉴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
本书分为新视界、穆旦研究专题、文学档案、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等7个栏目,收录了《符号修辞对地方文化认同再构的文本策略》《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穆旦手稿两种辑录》《新见吴宓20世纪40年代史料三则》等文章。
《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通过对近千份外文原版资料,包括市场统计、专题报告、行业资讯、著作和论文等的梳理、挖掘和研究,以高端、专业的文字,翔实准确的数据和几百幅生动直观的图表,对2015-2017年期间国际文化市场的规模、结构、市场主体、地区差异、市场偏好及未来走势等进行了概括、扫描和分析,指出2018年全球文化市场
本书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文化资源概念、属性、特征、形态及其作用;其次阐述了文化资源调查与价值评估,在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从自然、政府、社会、市场等视角论述文化资源的生态保护与管理,继而论证文化资源的产业利用与公共服务,提出开发与利用的支撑系统和公共价值的实现路径;最后论述了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转化,文化金融、文化科技对
本书运用多学科理论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的生存、抢救和保护现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分类,还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范畴、基本特征、形成、价值、整理进行论述和划分。在编写中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和自身特点,以四川非遗案例来分析探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本书为第6本文化建设蓝皮书,作为院外皮书已经列入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组织编撰。本书着眼于我国文化发展,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对2017-2018年我国文化的新发展、新成就以及一些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