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阐述了博物馆与艺术类专业“馆校合作新模式”的理念,特别是“寓思政教育于专业实践”的合作模式,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主题教育与艺术专业特点的融合,旨在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才。书中详细分析了数智化技术在馆校合作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化合作和空间合作。通过数字化平台,如数字图像技术、三维图形、虚拟现实
本书经重大选题备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认为本书政治导向正确,重要史实准确。书稿分基地简介、主题内容、展陈故事、特色活动四章详细介绍了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场馆建设情况和历史沿革,重点反映了博物馆主要陈列情况和重要展陈背后的革命故事,以及近年来博物馆积极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开展的宣传教育
本书研究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实践以及智媒技术对博物馆文化内容生成及传播效果的影响,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和智媒技术应用的案例分析,阐释智媒技术介入对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影响。全书从博物馆学最新研究出发,探究文化场景视域下作为传播媒介的博物馆的特有属性,并从时空两方面分析博物馆作为媒介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本书主要收录了北京、天津等地区清代民间画师专门绘制在清代官方发行的明信片上的绘画作品,时间从清朝末年(主要从1897年起)到1912年,多方面再现了京津地区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这些明信片被当年的收藏者(主要是来华的外国人)购买寄往国外,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绘画的魅力,增加了外国人对中国东方绘画艺术和民间风貌的了解
古训云:收藏行业,钱币为大,硬币为王。中国硬币即现代流通硬币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都要使用的钱币,其收藏与投资热潮现已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最新著作《中国硬币收藏与鉴赏》,汇集作者二十余载研究、收藏、鉴定、赏玩和交易流通硬币的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对中国发行的全部四套流通硬币(硬分币、长城币、老三花币和新
2024年初出版的《新光异彩一一新加坡收藏家协会藏中国瓷器集萃》在广大收藏界受到了很好的反响,此次出版《溢彩华光一一新加坡收藏家藏中国瓷器集萃》可以称之姊妹书。本书为新加坡协会资深收藏家所藏中国古陶瓷藏品集,品种和釉彩极为丰富,跨越宋、元、明、清数个朝代,共计历代珍贵瓷器120件,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明清官窑瓷器品类齐全,
中国古代艺术浩如烟海,中国绘画艺术持续繁荣了大约两千年,对欧洲国家和美国而言,所有收集到的作品都只是冰山一角。尽管如此,这仍然足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本书稿精选了大量来自美国馆藏的中国画作品,作者希望通过介绍这些流落在美国留存下来的早期、罕见的中国绘画作品,让中国及世界读者能更全面的了解中国古代绘画,更好地了解博
青田石发现与利用的历史十分久远,其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较早的印材之一。青田石品种繁多,备受印石和雕刻艺术家的推崇,同时在历代也产生了很多著名的石雕艺人,相继出现了许多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本书配有色彩精美图片300余幅,分别就青田石的概况、矿产分布、地质特征及成因、基本
托尼·本尼特充满活力的研究丰富和挑战了我们对于博物馆的传统理解,他将博物馆置放于现代文化与政府关系的中心位置。本尼特认为公共博物馆不应该被理解为只是一个简单机构的场所,其实它更是一个礼仪的教化场所,在这里发生着更大范围的社会惯例和行为的调整。书中讨论了博物馆以及产品交易会、国际展览的历史发展,本尼特照亮了流行文化与现代
河南,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坐拥160万件出土文物与百家博物馆,堪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本书精选河南81家代表性博物馆(含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以镇馆之宝为线索,全景展现中原文明的璀璨辉煌。从9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到商周青铜重器,从楚文化遗存到明清珍宝,作者亲赴实地拍摄,用600余幅高清图片与通俗解读,带领读者开启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