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河漫滩沉积中含有丰富的流域洪水事件和环境污染信息,为开展河漫滩环境沉积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江南京—镇江段地处长江下游,沿岸发育了较大面积的河漫滩。本书所记录的研究在长江南京段采集了3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岩心,在镇江段采集了2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岩心,综合运用地貌与沉积学的调查和方法,结合实验室137Cs测年、粒度
为服务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在掌握自然资源禀赋、增强空间管制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扩大资源承载能力,通过总结厦门市近年完成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工作,编制本图集。本图集共分序图、地质背景图、矿产和地热资源图、水资源图、土地质量图、林草湖泊和湿地资源图、海洋和海岸带资源以及综合评价图与地学建议图,共8个图组,合计69张图。
目前地理实体的表征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类型地理实体(如P01点、路网等)的单一模态(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展开的,存在表征视角单一和表征模态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书探索从多个角度建模多类型地理实体间的关联关系,并在同一向量空间内构建不同类型地理实体的统一表征,进而将异构(类型不同、属性不同、关联不同)地理实体的分析与推理
本书是作者群体从事岩溶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取得成果的一个总结。以岩溶动力学理论和地球关键带理念为指导,从地球化学过程、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耦合角度,综合研究岩溶碳循环与碳汇效应。本书全面总结了岩溶碳循环的环境敏感性、区域差异性和多时间尺度特征。归纳了水热条件、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强度的影响。厘清了河流过程中无
本书立足学科前沿,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在论述地理学发展态势与前沿的基础上,系统阐述自然地理学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总体发展态势、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论述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地理系统模型模拟等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任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和
本书由总报告、治理篇、法律篇、安全篇、国别篇等组成。总报告是刘惠荣、孙凯、陈奕彤写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北极地区》,对北极国家防疫工作进行梳理和汇总;北极地区的有效治理对北极和全球的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四个国家在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方面的政策与实践,彰显了油气开发的复杂形势;在大变
本书对“时空三极环境”项目执行以来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三极地区气候、冰冻圈、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社会经济与人文等领域已有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地球三极地区环境评估报告。其面向三极治理提出应对与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三极相关科学研究和国家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在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浙江地区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优势资源进行了归纳总结而打造的一部兼具基础知识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实习教材。全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为浙江省自然地理概况、浙江省自然地理学实习计划、地质学野外实习、地貌学野外实习、植物
林草水湿海资源综合调查监测机制研究
本教材主要针对地理科学等相关专业,把气象学、地质学、地貌学和水文学的理论部分与户外观测、野外实习、室内实验的应用部分相结合,依托广东省丰富的自然环境,结合气象观测以及地质实验,针对粤北的丹霞地貌、北江地貌水文,大宝山超大型多金属矿床,以及沿海地区的丰富海岸地貌类型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地理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加深对气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