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传媒技术迅速发展、新闻业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编写的一本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材。本书立足于中国新闻传播话语空间,结合新闻采写理念的变化、传媒技术的革新、传媒经营管理的重组等诸多因素,着重为广大新闻传播学学子及业界相关人士提供新闻采写理念,以便在全媒体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本书注重全媒体的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特稿等,共五章。具体内容包括:解释性报道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性报道的写作要点、解释性报道案例分析、解释性报道参阅作品、“调查性报道”:概念与特征等。
本书涵盖了新闻写作和传播的方方面面,介绍了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报道的结构和写作技巧、新闻编辑与评审的流程和要求、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和策略、新闻写作中的伦理问题等内容。同时,本书也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书旨在探讨在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写作与编辑出版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趋势。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涵盖新媒体概述、新闻的构成要素、新闻写作的要求与体裁、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写作的发展、编辑出版概述、新媒体语境下编辑出版的创新运用等多个方面。本书将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新闻行业与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掌
本书探讨了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理论基础、全球各国媒介伦理规范、基于儒家伦理的媒介伦理建构等诸多问题,理论层面分析一种最底标准的伦理规范存在的可能性,继而围绕全球134篇媒介伦理规范共通准则、中外媒介伦理规范的对比、儒家伦理与媒介伦理等层面进行分析,以一种“尝试的、努力的”姿态来探讨媒介伦理规范,提出12个方面的伦理准则,
本书基于气候报道中他者如何被再现问题的现实性与紧迫性,以《纽约时报》19902018年的气候报道作为研究样本,经过两级筛选,运用框架分析、话语分析与LDA主题模型分析等三种研究方法,对141篇文本进行了量化与质化分析,既有宏观社会环境、伦理原则的考察,也有微观传播媒介话语叙事的脉络变化,为中国媒体在气候报道中如何借由自
新媒体写作获取收益从2015年开始,到2022年年底已经发生了数次变化,最近一次大幅度变化是头条收益系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本书的价值,即IP写作获取收益。之前纯靠流量写作——有阅读量就有收益的写作模式必将被市场淘汰,而依托新媒体写作模式获得高额收益的图文内容创作者近期也出现流量收益大幅萎缩的情况。本书对新形势下
本书讲述了树立职业梦想,成为优秀记者、研读记者手册,引导职业成长、独家新闻线索,只给慧眼之人等内容。
本书不仅是一个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记录,更多是以一个法科生视角,对法治建设中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倾注了大量思考,其中有大量影响全国的典型案件和典型人物,也有经过思考和提炼总结出的法治创新实践,既有一定的法治实践价值,也对法治建设理论研究提供了借鉴参考,是一本集法治研究与法治新闻于一身的作品。
内容简介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一本关于新闻传播研究的论文集,包括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理论与历史视听传播国际传播传播与社会和青年视点六个部分,共计收录了《西方对华话语强制的国际舆论引导研究》《创新与共融:数字化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云端传播的技术赋能研究》等18篇论文。 本书收录的18篇论文总体来看视野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