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问》系列丛书特点:挖掘气象的奥秘播下科学的种子奇妙的气象旅程从此开启
本书是在“湖北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书中围绕对流云结构特征和人工增雨相关技术开展研究,研发了作业潜力云分类识别、作业条件识别、作业概念模型建立、作业效果检验分析等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建立了集对流云跟踪监测技术、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综合识别指标体系与效果分析检验于一体的对流云人工增雨业
本书旨在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且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云下地表温度反演算法。书中回顾了基于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被动微波遥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详细介绍了本研究中用到的模型和数据。在此基础上设定了两个研究目标:(1)定量分析大气对常用被动微波通道星上亮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大气校正方法;(2)通过不同通道比辐射
本书基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集,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最优插值1/4度逐日海温分析资料、SODA(SimpleOceanDataAssimilation)热含量资料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Ni?o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所属8个地面气象台站1990-2019年的观测资料数据,通过系统整理、科学统计、综合分析,采用新标准和方法,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编制而成。《鄂尔多斯长序列气象要素分析报告》总结了鄂尔多斯市各台站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编制了近30年风向风速、降水、积雪、湿度、气温、地温、积温、冻土
本书以2010—2012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大气平流层—对流层耦合的高分辨率全球大气化学—环流模式(EMAC),结合中国区域6个大气本底观测站(瓦里关站、香格里拉站、阿克达拉站、临安站、上甸子站、龙凤山站)地面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区域对流层O3及其前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6个大气本底观测站的O3
本书系统地梳理和介绍了自然条件下蒸发现象相关的理论及其发展历程和应用。全书主要涵盖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第1章和第2章,概述了蒸发理论在19世纪末之前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3章至第7章,详细介绍了自然蒸发表面水汽传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低层大气物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均一表面大气水汽传输的不同概念和公式,不同类型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洪涝灾害常识、国家和个人如何应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中自救和互救的相关知识并给出了自救互救的成功案例。全书共分为七个专题120个小节。前六个专题共计114个小节以问答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专题七共计6个小节列举了自救和互救的成功案例。本书对于群防群策抵御洪涝灾害,并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
□化环境影响下城市暴雨洪涝频发、广发,灾害损失严重,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本书针对城市暴雨洪涝适应性管理关键问题,构建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和信息管理为一体的城市暴雨洪涝适应性管理模式,研发基于综合集成的城市暴雨洪涝适应性管理系统,提供城市暴雨洪涝管理决策主题化服务,实现城市暴雨洪涝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的有机衔接,为城市防洪减
云南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分析方法和预警系统信息化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