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探讨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学术专著。本书系统梳理了传统文化的定义、特性及其研究价值,分析了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曲艺术、历史遗迹、古建筑、传统工艺和节日民俗等多个方面的传承与传播机制。同时,本书还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科技手段在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与创新实践。本书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
本书以一名普通的乡镇文化工作者的视角,采用“叙事+思考”的方式,从“需建立强有力的村居两委领导机构”“专业村的特色文化建设——振兴乡村文化的工作模式之一”“激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斗志——振兴乡村文化的工作模式之二”“小天地”“大作为——乡村文化建设十小工程之一”“道法并举,描绘乡村文化新景象——乡村文化建设十小工程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多年来,北京乡村紧抓机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从传统工艺到农耕技艺,从民间花会到文艺表演,从传统美食到节庆活动,从传统村落到红色历史,一段段以文化推动“三农”产业发展的故事生动展现,一个个以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的典型不断涌现,并催生着许多乡村文化新业态。本书着眼于北京乡村文化挖掘
本书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文化系列丛书》之一,共分7个章节,30篇文章,旨在通过果洛民俗节庆、民间文学、传统技艺、说唱、壁画、雕塑、藏戏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精神价值、智慧结晶,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感恩奋进,共同建设各民族
青州模式,是对青州地域艺术品市场及艺术产业发展特征的概括及提炼。本书以山东青州独特的地域艺术市场及产业结构为核心研究对象(案例),在深入分析青州地域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审视地域文化传统的资源价值属性。以此为基础,论证特色化的地域文化传统在产生实际效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地域性特色文化在现代产业发
本书叙述了作者2003年2008年在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当党委书记时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是2002年上戏在上海市戏曲学院、上戏舞蹈学院挂牌成立的基础上,具体实施了三校合并的计划具体实施了三校合并;二是追忆作者在上戏工作期间,和上戏和社会方方面面一起,推进上海创意产业进入预热期的情况。以上两件事分别编为上篇和下
海派文化地图丛书16卷按照上海的行政区域划分,把一个个海派文化的地标、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阐述了海派文化在各区内发源、分布、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包容、创新时尚、务实精致的文化性格。本书精选丛书部分篇章,并补充时效性更强的内容,辅以英文提要、相关图片,既
本书是以非虚构的体例和叙述基调,通过深入采访大量的非遗传承人、文化工作者,结合个体体验而创作完成的一册多维度、立体系统呈现苏州在世界遗产和人类非遗的独特魅力的作品。该书稿总计约12万字,九篇文章,各自独立成篇,又互有勾连,纲目清晰,结构新颖,风格典雅,可谓是一册完美展现江南文化的寻根之书。
本书中的书法·美术·摄影卷,设书法、美术、摄影3个分科,收词1300余条。书法分科设书法家、流派并称书家、团体机构、书法作品、碑刻刻帖、书法著作、书法展览活动、校园书法8个部类;美术分科设美术种类、美术家、美术流派团体机构、美术活动、美术论著、美术作品6个部类;摄影分科设摄影企业、摄影团体、摄影活动、摄影作品集、摄影刊
本书收词1000余条。采用辞典形式,分为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流派社团、民间文学四大部分,全面介绍松江文学的历史、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