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当代视角回望媒介变迁史,力图在宏观视野下对媒介的历史进行观察,梳理人类传播历史上重要媒介的发展沿革,探索媒介演变、媒介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引介关于媒介和传播的相关理论研究及思想,探寻媒介发展的历史规律,评述不同媒介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全书秉承媒介环境学派的思想理论,通过对
在新文科教育的布局中,新闻传播学被划入了重点学科范畴,这是对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的充分肯定,显示出党和国家对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长期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扎根于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路。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大
本书立足传媒生态变化,关照新闻业人才流失、危机话语弥漫等现实问题,以新闻界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调查记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两次调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透过该群体的职业选择与话语阐释来管窥新闻职业生态变化。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聚焦全国离职调查记者的“追踪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以探究离职者的职业流动结构、职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指导中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陕西省媒体融合云,是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广电网络)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精神和陕西省媒体融合发展的有关部署,
本书结合了作者近年来的一线调研和学术思考,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理论关照。本部分系统梳理了我国媒体融合的政策脉络与理论逻辑,提出了“系统性联结”是我国媒体融合的主要特征与演进方向。中篇为战略创新。本部分提出了我国全媒体体系建构的“四度融合”系统,包括媒体运营系统、跨媒体融合系统、跨区域融合系统、对接国际的融媒生态系
本书从中国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演进的历史维度出发,以引导力“变迁”为主题,以1978年到2021年间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党的中心工作为背景,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当代新闻评论在各阶段进行舆论引导、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表现和代表性作品,从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作用机制及目标诉求等方面着手,探讨和揭示各阶段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的特征、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论述:其一,人生是选择的结果,人生的丰富、精彩程度与选择多寡正相关,越多的选择意味着人生越丰富,更多智慧的选择意味着人生更精彩。其二,选择是价值判断的结果,价值判断的能力与认知系统的性能正相关,即认知系统的性能越强,选择正确的概率就越高,行为的收益越大。其三,价值观是选择的工具,价值观的强弱
概念是理论研究和话语建构的基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主体意识日渐增强,摆脱对舶来概念的依附、建构中国特色的概念体系成为研究者的理论自觉,概念研究与建构逐渐成为人文社科研究的基本主题。针对既往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宏观有余,细腻不足的学术格局,本书认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大厦可以从关键概念入手,进
本书讨论了媒体融合、融媒体的发展模式和技术平台建设,分析了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探索了融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传播者、媒介及受众,对融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创新及发展进行了概括。
任白涛是活跃于20世纪20-40年代的爱国报人,与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一起为中国新闻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历史贡献。本书聚焦任白涛的新闻思想,并将他置于宏观的历史—社会背景之中,以其新闻思想的发展为经,以其与徐宝璜等人的新闻思想对比为纬,进行全面观照,以期拓展任白涛研究的学术空间和研究路径。指出任白涛的新闻思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