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家爷爷带着12岁科科和8岁阳阳爷一起走进奇妙的火星,通过“对话体”的科普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火星探测的背景意义、历程发展以及未来计划等,不仅让读者了解到全面的全球各国火星探测的艰辛历程,更激发青少年读者面向未来一代、面向2035年新征程对未知火星世界探索的勇气和信念,达到育人科普的崇高目标。
本书阐述现代测绘技术、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的相关概念与发展趋势。列举了三维激光测绘技术、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几何处理关键技术、条纹阵列探测激光雷达测距精度技术、三维测绘技术、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基于动态数据驱动技术、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技术、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设计与实践技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国土资源监管技术、从现代测绘
本书通过对10条野外路线典型构造进行精细解析研究,对断裂、褶皱、不整合等构造类型进行详细剖析,并对典型构造现象进行形成模式分析;对主要的路线,利用野外露头戴帽,对覆盖区构造样式也进行了解释。
《昔日的世界:地质学家眼中的美洲大陆》是一本普利策获奖图书。书中记录了一次跨越20年的旅行。作者约翰·麦克菲偕同不同的地质学家在美国北纬40度附近取一个横截面,来回穿行,描述这个截面里的一个个地质地貌,解读一个个地质故事,挖掘一篇篇历史。作者游览了一个个风貌各异的地理省区,描写所见景点的景色,写陪同他旅行的地质学家,穿
我们生存和茁壮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宇宙里一点也没有:空气、重力、热水澡、新鲜的食品、隐私、啤酒。宇宙探索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一个人可以放弃多少东西?又能承受多少奇怪的事情?如果一年不能走路,你身上会发生些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各个太空机构设立了各种稀奇古怪令人吃惊的太空模拟。 畅销书作者罗琦凭着感染力十足
本书在岩溶动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详细论述了中国西南碳酸盐岩形成、岩溶分布与发育特征,并通过大量野外岩溶碳循环调查研究数据和影响因素的剖析、规律的总结,提出流域尺度岩溶碳循环与碳汇效应模式,以及人为干预固碳增汇技术途径;结合全球岩溶分布的广泛性、陆地风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的全球意义。本书以最新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相关领域的难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解决方案。Python语言凭借其简洁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本书旨在结合Python语言讲解其在地球科学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本书内容分为12章,从搭建Python环境开始讲解,陆续介绍了一系列适用于地球科学领域的Python知识,不仅
这是一本以3-12岁的儿童为读者对象,3-6岁亲子阅读,6-12岁自主阅读。国内团队精心打造的原创科普书,本书主要介绍海洋的各种趣味知识,从海洋的起源、构造、地壳运动,到海洋动植物,及海洋生态、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和保护海洋等。全书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介绍海洋的各种奥秘,并配以精美逼真的插图,让孩子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知识
本书为2021年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项目"非遗活态传承与美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成果之一。2021年章莉莉老师申报的案例《从非遗传承中撒播文化自信的种子--高校非遗美育体验课程研发与社会服务》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册,每册有6个节气,6
本书分二十四章,逐一介绍二十四个节气。每章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诗之眼,以一首关于该节气的原创短诗渲染氛围;气之韵,对节气的诗意解读和发现学诠释;物之候,对节气所涉大自然物候变化的科学解读;人之事,对节气期间国人生产生活场景的趣味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