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素质教育概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况、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对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高职生人文素质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建构、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
《儿童的心灵》一书是一本将心灵哲学应用于儿童教育领域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主要探讨了儿童的心灵是如何运转的这一核心主题。作者在书中将儿童的心灵分为几个不同的领域:概念学习、信念、智力、思考、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机、情感等,围绕这些领域,作者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什么是儿童的心灵、儿童的心灵如何运转、父母与教师应该对儿童
本书依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18]41号)中的文件精神要求编写而成的,旨在给大学生普及切实可用、用之有效的心理健康常识。全书共分为九个专题,专题一为“幸福人生由心开始——走近心理的世界”,专题二为“心灵解码认识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专题三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了解培智学校学生及其家庭性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让孩子认识身体部位、如何让孩子了解“隐私”、如何区分身边的人、如何预防性侵害等。
本书运用田野调查方法,采用生命历程和代际比较的视角,探究社会结构的变迁对乡村教师生命经验的影响,揭示民办教师转正教师、中师生教师以及新生代教乡村教师这三代乡村教师的社会生活代际变迁,主要关注他们在职前生命历程、教育教学、婚恋家庭、社会交往、文化生活等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特征。
本书以儿童心理发展脉络为主线,分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并探讨了父母如何应对儿童的各种心理反映。全书共五个篇章,分别讲述了0-3岁、4-6岁、7-12岁、13-15岁、16-18岁儿童家长心理教育应知应会,从儿童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情绪、社会性关系、同伴、社会性行为、个性、思维能力等专题内容关注儿
安徽省省级教研项目“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视角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019jxcgj494)建设成果。“创新课堂教学法教学法是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指导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将“教”与“学”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通过教学激发有效、高效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课堂教学法的形成过程、理论依据、新知课课堂教学、新
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上,力争体现立足现实、多元开放、促进教师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本书以“评价支持教学"为核心理念,从教师视角分析评价对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以评价支持教学的策略,并对教师评价素养提升进行详细阐述。书中包含大量来自一线的生动案例,有
课程改革以来,场馆学习逐渐成为热点。本书提出“物器道”的场馆教育理念,建立“问思辨”的课程实践模型,以项目学习构建课程模式,整体推进课程有效实施与评价,为小学、初中、大中专院校一体化场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自2005年开始,党和国家相继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廉洁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廉洁品质。锦江区基于当前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理念,以课程化为主要途径,形成了具有锦江特色的“童心向廉”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