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它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认识水、了解水、学会运用水对人类的发展和繁衍至关重要。《水的神奇之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精装绘本,向读者展示了水的组成、水的特性、水的不同形态、地球上的水是如何产生的、水的循环系统、水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原因……如
本书全面阐述了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流域、气候、工程以及气象服务情况,侧重降水天气分析、预报服务实践总结和对水电气象服务前景的思考,构建降尺度技术的降水预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内容包括:乌东德坝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暴雨雷达回波分析、短时强降水典型环流形势分型、数值预报本地化应用研究等。同时,本书总结了若干暴雨雷达回
书中介绍了美国地面气象观测网主要类型、数量、运行机构、资料收集与存储位置、备注信息。美国地面气象观测网主要类型为:协同观测气候网、航空气象基准网、公路运输气象观测网、铁路气象监测网、农业/蒸发气象观测网、公私共建其他气象网络、军用辐射监测网、沿海观测网(气象、水位、水质、海啸、港口运输)、降水监测网、恶劣天气预警网、洪
目前全球地质灾害频发,加强和提高大学生认识地质灾害现象以及认识工程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非常必要。《土木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和工程地质学等众多专业的本科必修课程,可作为配套教材,也可作为跨专业选修课程的教材。教材的编写重基础、突出专业特色。特点是深入系统地学习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地质灾害
本书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科幻小说作家菲利普·迪克的话开篇,介绍了曼德拉效应和模拟假设;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种多元宇宙、量子世界、量子多元宇宙的概念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本质;第三部分通过模拟世界中的多条时间线、模拟、自动机和混沌、量子计算与量子并行介绍如何构建数字世界;第四部分介绍了多元宇宙的算法,数字时间线和多元宇宙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课程设置,为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的。按照测绘生产过程,基于进行地面点定位和地形图测绘等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组织教材内容。全书共分7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测绘基础知识、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三角高程测
本书共分为4章。第1章对2019年全国降水及暴雨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综述;第2章从单站暴雨、连续性暴雨、区域性暴雨、主要暴雨过程等几个方面对2019年的暴雨进行索引;第3章对2019年40次主要暴雨过程的基本天气形势和降水演变特征进行概述;第4章对2019年10次重大暴雨事件从雨情、灾情及天气形势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
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形式,在河北省气象局收集、整理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客观记述了自建局以来到2019年65年中河北省气象工作的大事要情,包括机构变革、人员调动、获奖情况等,以附录的形式针对内文的要点进行补充。为记述完整,接续严谨,大事记追溯至建局前。本书更好地发挥了历史档案材料的作用,给领导和各单位提供一个了解和查找史料的
漓江流域作为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对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的分布现状、景观时空演化、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最后对喀斯特景观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为探索典型脆弱区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模式
本书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介绍了流域的气候、水文、地形、社会经济特征,回顾了流域历史干旱特征和典型干旱事件,基于CMIP6的8个气候模式的未来气候数据,通过指标分析、模型模拟、区域统计等手段,研究了澜湄流域未来降雨和气温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预测了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流域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时空演变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