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报是一种图文并茂记录历史真实事件的媒介形式,在时效性上比不上报纸,在深度上比不上古籍,虽然新中国成立前的画报多为私人出资创办,多数画报或半途夭折,或昙花一现,但它记录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市井趣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记录当下,而且昭示后世,堪称一部部各具特色的近现代史。尤其是它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至时期上海地区最典型的各种画报,是一部研究中国出版史、中国新闻史的基础工具书,生动展现了我国近代的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现代史。该丛书对每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出版者、编辑人、出版地、纸质、印刷、装帧设计等均做了考证,对画报的办刊宗旨、风格特色、图文内容、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社会影响
当今知识茌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各国(地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依赖版权保护及其经济属性而生存、发展的版权产业,也构成了当今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对版权产业的概念界定,《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首先从版权产业历史演变的视角比较各国(地区)
《我经历出版的那些事》是根据石峰的采访口述内容整理编撰而成,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回忆了石峰从参军到进入出版行业工作这三十多年中,他所见证的一些的重大事件和承担的一些重大项目,参与的一些重要工作,这当中既有事件背后的趣事,也有改革路上的艰难;既有人生的关卡,也有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出版事业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同时也
本书分为两编,第一编是中国图书国际传播的专题研究,研究了十个相关专题。第一章“中国图书国际传播的进程”,把建国以来中国图书的国际传播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阐述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第二章“中国图书国际传播的类别、语种和区域”,分析中国图书国际传播的类别情况、区域传播状况和语种分布。第三章“中国图书国际传播的译者与出
“香山论坛”系列活动是中国出版集团持续多年的一项青年品牌活动,以主题征文、调研演讲、大会交流等形式,鼓励集团青年积极建言献策,既充分激发青年的创新活力,又有效发挥对青年的“传帮带”作用,已成为集团青年开拓思维、创新创造的重要平台,为集团改革发展营造浓厚氛围、提供智力支持、凝聚精神动力。2017年以来,集团“香山论坛”系
博睿出版社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莱顿(Leiden)的世界知名学术出版社,与同在莱顿的莱顿大学保持着密切联系。出版社创立于1683年,到2008年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本书收有许多书影和历史照片,介绍了博睿出版社的创社历史,发展过程和历任负责人的发展理念,和对出版社发展有杰出贡献的作者和编辑,全面回顾了博睿出版社三百多
风尚一词,古已有之,或解为气节、风骨,亦指风气、习俗。时至今日,风尚更是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自愿或被迫加入其间,无论是衣食住行、言谈举止还是思维方式,从物质到精神都难脱离其影响。本书内容取材于刊登在各类民国老画报上的文章故事,其中不少是当时的社会热点和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全书以风气之先、西风东渐、摩登时代、名人与
创刊于天津的《北洋画报》于1926年7月7日首次出版,至1937年7月29日因抗战爆发而结束刊行,共出版1587期。是民国时期北方出版时间最长,出版期数最多的综合性独立画报,是北派画报的代表,北誉为画报界的“北方巨擎”。 书稿依托1926年创刊的《北洋画报》,尝试以多维度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图文并茂的《北洋画报》。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