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每一项遗产,均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传承演变,是同类遗产中的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生读本高年段)》以小学高年段的孩子为主要读者对象,故此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按非遗寻宝记为主要故事线索,以入选世界非遗(也包括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每一项遗产,均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传承演变,是同类遗产中的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学生读本)》以初中生为读者对象,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大分类,配以精美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优美动人的传说、流派纷呈的戏曲、扣人心弦的竞技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每一项遗产,均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传承演变,是同类遗产中的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生读本低年段)》以小学低年段的孩子为主要读者对象,故此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按非遗寻宝记为主要故事线索,以入选世界非遗的20种非遗项目为主要展现内容,让学生们了解非
重建中国文化自信与大学新使命
本书汇集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七十二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等九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精深的阐述。内容叙及: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中国与非洲关系持续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经过双方多年共同努力,中非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呈现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形式趋于多样、层次逐步提升等特点,尤其是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媒体等方面合作成效非常显著。但是同时也要看到,与快速发展的中非政治关系和
《2018版洛阳文化发展报告(2018)/洛阳蓝皮书》由洛阳市委党校和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2018版洛阳文化发展报告(2018)/洛阳蓝皮书》由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案例篇和大事记五部分组成,汇集了洛阳市委党校、河南科技大学和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17年洛阳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河南蓝皮书·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8: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主题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分总报告、专题研究篇、文学艺术篇、事业产业篇、区域篇五个部分,对河南省2017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2018年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这是一部关于闽南的文化随笔集,内容斑驳复杂,但着墨精彩,引人入胜。作者秉承学术通俗化、历史生活化的理念,从茶乡安溪“大树下”出发,拓迹闽南及台湾和东南亚等地闽南人族群生活的现场,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天地、神明、祖先和现实中的人,混居共存、多元和谐,调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对当下乡土中国的社会重构,乡村振兴战略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