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依托该校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一本集刊,曹卫东校长(我社专家委员)担任主编。该集刊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着不懈的努力。致力于融化新知、视野开阔,学兼中外,
本辑重点推出了与当代中国社会密切相关的四个议题,即:专题一“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从中西生态美学的异同,生态女性主义的性别政治和生态伦理,城市有机共同体的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宠物文学中的不可靠叙事与人类中心主义批判,黑人文学的生态重读与环境种族主义的社会根源等视角,回应了在“逆全球化”语境中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专题二“
本书是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郑永年教授十年来关于中国知识重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作者在专栏已发布的文章以及访谈录。 现实地看,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国门大开,中外之间有越来越多的交往,但是中国和世界之间对很多问题的看法的分歧则越来越大。很多人在谴责西方世界的偏见。但向世界说明中国当是中国人自己的任务。中国缺少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文化现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着力研究科技文化及某软实力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探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及其必然走势、科技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多维度考察科技文化与主流文化、社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发展
本书认为,制度、科技与文化人口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本质与精髓,并以此构建整体研究框架,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状况与问题,从而确定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特征、内涵,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路径。该研究成果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建立基本文化制度的新思考,力求从学理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进行整体把握,同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考察社
本书共分五章,详细阐述了乡土文化的定义和发展现状,就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别对乡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分为总报告、宏观视野篇、行业报告篇、公共文化篇、区域报告篇和大事记六个部分,在对2017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跟踪陕西公共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热点,解析陕西文化各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对陕西区域文化发展做了研究,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参考。
新常态背景下,文化消费已成为中国消费增长中*为抢眼的板块之一。城市是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消费*为集中的社会空间。本书以城市文化消费为研究要点,较全面地梳理了国内外文化消费的相关理论,尝试提出文化消费的需求-供给分析框架,对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进行了理论剖析,系统总结了中国代表性
本书立足当今创意经济蓬勃发展和国家大力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背景,从新的视域重新审视当代视觉文化中重要的景观和拟像理论,试图突破和矫正经典景观、拟像理论过于偏颇的社会学批判立场,力图从审美角度重新解读景观和拟像概念,挖掘和发现景观和拟像理论中包含的正向、积极的创意价值。简言之,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探析视觉文化中景观、拟像的审
老皮书,主编单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民族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划分出“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主编王亚南。王亚南主编的三本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均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