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丛书《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的一本,本册为地名故事,共分为五章:作别闸北、讲古双门底、长念琅琊、曾经有个开封县、等你回襄阳,讲述了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众多的地名文化,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凝聚在地名故事中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传达给读者。本书通过五个动人的地名故事讲述了相关地区的历史变迁、人文习俗,表现出
本书为丛书《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的一本,本册为百变方言,共分为六章:上海腔调、神谝陕西、巴适四川、粤语铿锵、徽州韵味、火辣东北,介绍了六种方言的流变和发展,方言是在当时当地的文化情景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一方的风土人情,寄托了一方人的情怀,如有代表性的方言歌曲、童谣,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本书从对我国优良
本书为丛书《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的一本,追寻我们记忆中那些熟悉却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本册为声音记忆,声音,传达着信息,交通着情感,它是来自心灵的呼喊,口耳间,原是世间*平凡偶然的相遇。书中讲述了五部分:香溪河上的千年古音、草原上的心灵之约、稻花香里唱田歌、余音渐远的大喇叭、鸣堂声声歌未央,田歌、山歌、呼麦、大喇
本书为丛书《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的一本,追寻我们记忆中那些熟悉却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本册为民间礼俗,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语,凡此种种,群起而随之,谓之时尚,渐成习俗。数千载,光阴转换,文明流淌,繁花似锦的习俗礼仪传衍变迁,不变的是寄寓其中的脉脉温情。书中讲述了五部分:新桃换旧符、耳顺始做寿、婚礼礼之本、六
本书为丛书《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的一本,本册为古村行走,共分为五章:渐去渐远的老宅、郑义门里访孝义、字字珠玑传祖训、繁华散尽说碛口、余音缥缈的古戏台,讲述了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没落的传统村落。古村落中的书院、宗祠、戏台、码头都是当时文化的代表事物,也在传承着民间忠孝、诚信等的礼仪传统,书稿讲述了这些传统村落的历史和
《当代文化现象与文学热点》分上、下两编,共十八章。选择当前富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文学或文化热点问题,如“断裂”事件、重排大师、新概念作文、国学热与于丹现象、《沙家浜》与红色经典改编、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上海宝贝》与“另类文学”、网络文学的现状与问题、新移民文学的境遇与发展、“金王之争”“二余之争”“韩白之争”、《国画》与
本书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根据改革开放史的主流分期,分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拨乱反正(1976-198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1982-199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1992-2002)、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2002-2012)、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启航(2012-2017)
本书分为文化与科技、传承与创新、行业与区域、理论与经验四部分,收录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以泰国为例》《“互联网+”语境下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文章。
《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创办于2010年,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主办,本卷为2016年卷,总第7卷。本刊以首都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历史、现状、趋势和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及全国其他省市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介绍并分析世界先进国家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发表首都创意文化产业研究者、管理者、从业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反
《文化经济研究(第四辑)》内容简介:本书是《文化经济研究(第四辑)》以学术前沿性、思想先进性、平台公共性、论文原创性为指导原则,每年3月、6月、9月、12月出刊的学术型季刊。主张以深厚的理论研究、前瞻的战略视野、社会关怀,深入探讨文化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国际文化经济理论与实践动态、中国文化产业实践、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