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非遗文创设计原理与实践》旨在将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相结合,探索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本教材包括非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价值,文创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结合,非遗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以及非遗文创设计实践案例等内容。教材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掌握文创设计
本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出发,解读其精神内核与功能特征,通过挖掘古代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和传统民俗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在现代传承方面,本书在分析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传承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并提出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在创新发展上,本书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质与价值,并探讨了实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这一书围绕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助力当代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课堂对人才培
本书探讨了现代化视域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策略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揭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本书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对文化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内在关系的概述;第三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探讨;第四章介绍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第五章是对
本书将汇集川观新闻采访的100位顶尖的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和思想,他们来自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学等各个领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他们的人生经历、从业实践和精神热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缩影。每一篇文章,都是对一位大家思想的采撷和呈现,彰显大家风采。希望思想的波涛澎湃奔涌,不仅展示“以文化人”的精神
《非遗传承研究》集刊自2016年创办,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冯骥才为集刊名誉主编。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为顾问。主要收录法律法规、理论研究、调查与报告、非遗项目、传承人风采、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史料与掌故、轶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阐释、特点、价值、意义与原则,解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问题,分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第二章基本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研究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传统表演艺术类遗产保护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类遗产保护研究、
该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本书为中英文对照出版物,以简洁的文字配以相关统计图表的形式,总结了2023年我国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公报的内容涵盖全国文化和旅游机构和人员情况、艺术创作演出、公共服务体系、文化旅游市场管理、旅游资源利用、产业科技、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本书论列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作者把中国文化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放到一个世界的架构里去思考,将视野扩及到全世界。书中所展露的锐见与洞识力是作者的学力与艰苦的思考的结晶,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贸易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增速也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为1663.6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484.05亿美元,进口额为179.58亿美元。本书分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