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安全导论》系统地介绍了雷电的产生、破坏作用、危害及其防护方法。本教材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较宽的专业覆盖面,注重应用性,以提高学生的防雷装置试验理论与实践能力。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讲述了雷电的基本特性;第2章讲述了雷电流的破坏作用;第3章讲述了雷电感应过电压;第4章讲述了雷电直击雷防护和感应雷防护;第S章介绍了一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秦岭积雪变化研究》介绍了秦岭气候生态特点,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积雪分布和变化的基本事实,以及积雪变化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秦岭积雪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高山积雪变化分析利用了32个气象站30多年的逐日高山积雪观测记录和近20多年的卫星遥感资料。《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秦岭积雪变化研究》
《中小学生气象安全教育读本》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气象防灾减灾技能和获取并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为目的,内容尽量结合校园实际,突出气象以及相关的安全防御知识和技能;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目标,希望通过中小学生的裂变式传播,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传播给每位家庭成员,增强人民群众应用气象信息化
云一直是令人愉悦和迷恋的对象,它们可以于瞬间变化无穷,激发了科学家们和白日梦者的灵感。云彩被阿里斯托芬描述为“无所事事的守护女神”,苏格拉底又称云为“滋润整个诡辩家圈子头脑的春风雨露”,云象征着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它们引发的降雨是生命的圆圈,在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中,云引发了人们关于它的不息的讨论。本书中首先展示了神话和隐
本论文集围绕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与风险特征,汇集了旱涝灾害及其风险进展评述、旱涝的监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旱涝致灾因子变化特征、旱涝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和旱涝灾害的风险评估、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防御等5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旱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异性;在引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考虑到孕灾环境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降水化学观测手册:指南、数据质量目标和标准操作规程》以全球200多个监测站组成的全球降水化学观测网为基础,对WMO/GAW长期以来的降水化学运行、数据管理、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和经验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重点介绍了GAW降水化学观测的质量目标,观测站选址,代表性降水样品的采集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加剧,极端洪水事件日益频繁,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洪水演变特征、成因及其影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国际学术前沿,更是国家对水文水资源研究的重大科技需求。本书通过搜集全球大量站点实测水文数据,系统研究了区域与全球不同维度洪水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洪水变化驱动机制与未来演变规律,解
本书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防御洪涝灾害的理念、技术、成果等方面入手,通过图画、问答、案例、知识小课堂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洪涝灾害及其防御知识,以培养青少年防灾减灾、主动避灾的意识,使之了解掌握和应对洪涝灾害的方法。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强度和频率均在加强,引发严峻的社会、经济与生态问题,造成巨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中国深受极端降水事件引发的灾害的影响,其各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统计特征及机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的研究热点和理论依据。本书是在多年系统研究中国区域降水过程、成因及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提炼而形成的系统性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关键技术》在系统总结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前期设计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完备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理论技术体系。结合典型调查案例对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开展流程及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雨水情自动监测站、视频图像自动监测站、预警设施设备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