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附录A、B、D为规范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结构与功能厘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的瓶颈要素、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中应急志愿者组织管理技术体系等。
本书是科普读物让头发倒竖的问题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主要介绍了三部分的内容:关于地球内部的问题,关于地震和海啸的问题,关于火山喷发和火山的问题。还包括四个特色栏目:好奇千百问;实验园地,家庭活动;科学幻想,考古发现;奇妙的事情。
快速、准确获取震时地表位移是GNSS进行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关键问题,而实时高频GNSS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可能。本书稿主要针对实时高频GNSS数据处理,提出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算法,以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地震监测与预警。
本专著展示了我国在造山带与前陆盆地、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的优势与特色,汶川地震前有预测、震后有研究和科学建议,为国内外研究造山带与前陆盆地耦合机制、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灾害防治以及灾后重建、成都盆地的地震安全评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典型范例。因此,该专著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也对四川省今后的地震安全稳定、灾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既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从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201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0]28号)明确提出,各地区要加强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本系列标准规定了风电场中各组成部分(如风力发电机组)和参与者(如SCADA系统)之间通信的一般性要求。风电场各部分自身内部通信不在适用范围之内。本系列标准适用于客户—服务器模型支持的通信环境,定义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分别进行建模来保证实现的可扩展性:1)风电场信息模型;2)信息交换模型;3)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映
通过基于数字化观测技术的地震预测技术研究,包括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部分应用,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的数据异常识别和自动报警技术研究,同时研制了数字地震资料自动处理和数据异常报警系统。初步实现了地震预报技术由模拟观测分析研究为主向数字化观测分析研究为主的过渡。第一章噪声成像、地脉动和前震识别技术及应用第二章数字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