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15章,首先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对地观测方面的应用发展,以及卫星海洋技术对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卫星海洋学方法,对卫星海洋遥感原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分专题,如涡旋、锋面、上升流、行星波与大尺度海洋动力过程、海洋生物卫星观测、海洋表面波卫星监测及其应用、海上风场的不同卫星传感器监测技术
本图集针对南极地区收集一批海洋一号卫星探测的南极典型自然地貌特征影像,包括:南极冰川、南极冰架、南极冰山、南极冰舌、南极岛屿、南极冰面湖、南极蓝冰、南极海冰、南极山脉、冰川裂隙、冰川纹理及极区云,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修整、编辑形成本书。
本书通过梳理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变迁轨迹,总结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演变的原因,揭示演变的规律,为当下及今后我国应对海洋灾害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此,本书以应对海洋灾害的体制、政策及其运行机制为要素,将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分为近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应对体制机制初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应
本书结合当下海洋化学热点和青少年知识盲点等问题,根据海水奇妙元素、海水酸碱盐氧度、海水淡化技术、海洋化学资源、海水污染处置、海洋可持续发展和海水轶事逸闻等知识点内容,每个章节知识点又划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将海洋科普知识娓娓道来。
本书采用1993-2020年时间序列长达28年的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融合数据,从全球海洋中探测识别中尺度涡,统计分析中尺度涡属性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制作全球海洋中尺度涡遥感调查研究专题图。书中针对海洋中尺度涡调查结果,主要给出了中尺度涡月调查结果空间分布、中尺度涡轨迹、中尺度涡属性特征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和专题图。
我国湿地面积在世界湿地面积中所占比例较高,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约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24.5%。本书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剖面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变化特征。研究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和磷分级特征,明确沉积物基质、环境因子对磷固定和释放的影响,分析环境因子对磷环境行为的
该书获2013年英国皇家学会温顿科学图书奖。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是永恒的论题。伴随海洋的文明化进程及其推动的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早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英国约克大学著名的海洋环保与生物学家卡勒姆·罗伯茨《生命的海洋》一书探讨了人与海洋的关系,详细描述了海洋的自然历史,
本书共分七章,从该国的基本国情入手,探讨了印度尼西亚海洋管理与制度、海洋渔业管理、“沉船”政策、海上反恐合作,系统分析并总结其海上安全政策以及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合作,从而为我国有关海洋政策的制定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建设高效、安全、畅通的海上运输通道,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探索建设海洋强国极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
本书属于海洋科学大数据应用方面的著作,介绍大数据环境下海洋的发展、海洋科学大数据获取及其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海洋信息监测系统设计、大数据技术的海洋观测数据预警系统设计、大数据技术的海洋遥感数据的时空扩展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等部分构成。并对海洋不当开发利用带来的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海洋科学大数据来分
本书内容涵盖“全球海洋治理与中国方案”“极地事务与深海治理”“海洋前沿议题与最新动态”三个议题,以期分享专家学者对于海洋治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本书所收录的论文尝试对处于发展进程中的海洋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并进行相关阐释希望对于相关人士了解和把握海洋治理规则与构建等议题能够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参考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