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社会力量参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准入与考核机制研究》(19BTQ021)最终成果。专著分为“理论篇”“实践篇”。“理论篇”包括“基础研究”“专题研究”,“专题研究”分为“准入与考核机制”“城乡新型阅读空间”“农家书屋效能提升”。“实践篇”包括“调研报告”“域外借鉴”“规章制度”等。本
本书旨在发挥丽水市档案馆馆藏老报刊的作用,促进丽水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为丽水的革命史、抗日战争史、社会发展史、新闻发展史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本书收录的老新闻主要来自丽水市档案馆馆藏的报刊,也有一部分来自全国报刊索引、大成数据等专业网络数据库。收录的老新闻时间起自清同治十年(1871),截至1949年,跨度78年,共收录新
以“人工智能时代:新兴媒介、产业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六届新媒体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顺利举办。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媒体行业的变化方向、智能传播的行业图景、“媒体AI”模式为社会注入的新力量及带来的新变革等问题。本书为第六届新媒体国际论坛论文精粹第四辑,共有
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境外企业档案法律环境分析;企业境外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从档案管理体制、职责、制度、流程、安全、信息化6个方面开展境外档案工作的思路和做法;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提供企业总部、国内投资主体或母公司、境外企业三个层面
作者研究领域为媒介技术演变、传媒与社会发展,擅长传媒热点分析、深度理论观察。本书精选了作者及其学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围绕媒介文化、“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与受众研究、新媒介生态与公共治理、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交往、社交网络与媒介形象、媒介技术与传播观念研究等分议题展开讨论,更好地呈现了媒介传播的发展历史及作用,有助于解决社会
本书从江苏广播一线主持人的视角出发,以有关江苏广播的珍贵文字、图片材料为主线,讲述“我与江苏广播”的故事,记录江苏广播与时代、与听众、与江苏发展共同成长的记忆和岁月。本书突出情感与温度,展现江苏广播人共同的广播情怀,凸显积极的正能量基调,是一本有价值的反映江苏广播事业发展历程的图书。
《新闻的未来》为作者获奖专著《新闻业的救赎》的姐妹篇。作为新闻专业性和公共性的信奉者、研究者和诉说者,作者在这部新著中,超越新闻业本身的救赎,深入讨论了媒介化和“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新闻作为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解析科技革命、社会现实和新闻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冲突,思考和
在城市媒介生态系统中,公共传播在所有信息传播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公共传播中的信息和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本书包括西安媒介生态发展研究报告主报告及传播活动与治理、区域形象与塑造、城市文化与传播四个部分,共12篇文章,从西安媒介传播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聚焦城市媒介生态中公共传播及重点媒体的
本书共六编,内容包括:“百废待兴南京的图书馆发展道路从这里开始”“黄金时代南京图书馆界迎来十年发展上升期”“兰台蒙难日伪控制下南京图书馆界艰难求生”“黎明之前短暂恢复和振兴的南京图书馆界”“汇聚发展南京图书馆协会与各馆间的相互成就”“书外史话历史背后的南京各图书馆逸事”。
本年度的博物馆管理论文主要内容是,疫情之后,博物馆由线下为主,走向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服务于大众的探讨。线上传播方式的变化而导致的一些工作组织与管理的变化,以及相关博物馆在此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是本次论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博物馆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都为适应这一变化而作相应改变。宏观管理是指国家对博物馆事业进行全局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