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本报告基于多维多源多层级大数据,对全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剖析,构建多层级的指标体系,对全国各地区、各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本报告对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级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对我国各地文化旅游产业
本报告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发起,联合国内外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编撰而成。 本报告归纳、总结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最新特征与发展趋势,重点聚焦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赋能、重塑与提升,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尽管2023~2024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
201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两国间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一机制同两国的政治安全对话、经贸合作对话共同构成了统筹和推动中印尼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2021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三驾马车”升级为政治、经济、人文和海上合作“四轮驱动”,两国合作的范畴与深度都有重要提升。本报告主要研究2023~2
本书从传播学角度深入分析宋韵文化在国际视野下的文化传播现状,将目前对宋韵文化的在地性探索进一步延展至它的全球性挖掘。与此同时,围绕“宋韵文化如何传播”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概述宋韵文化的内涵并对其概念进行定义,梳理宋韵文化在历史上的国际传播路径。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通过阐述主流机构、社交媒体、生成式
本书以区块链及以其为底层技术的智能合约在数字创意产业著作权保护及交易应用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块链著作权应用带来的优势与挑战,并探讨其与现行法律制度的适应性,旨在设计并验证一个由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合规高效的数字作品著作权保护与交易法律模型。具体研究内容涵盖区块链技术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智能合约的法律性质
本书从分工和生产效率入手,对文化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特征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分析。全书共8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是文献综述,第3章是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市场集中机制研究,第4章是文化产业生产率分析,第5章是文化产业生产率与空间集聚和市场集中的关系,第6章是细分维度的解释与稳健性检验,第7章是中国文化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本立足点,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视域探寻农村生态文化产业及其发展规律,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升中国生态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发挥农村生态文化优势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富民的现实需要。中国农村生态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态势和宏观政策总体上呈现向好趋势。当前农村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
本书在对世界范围内70多个孔子学院及相关机构进行调查,收集一手数据材料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孔子学院进行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公派教师、中外方院长三大人群进行深度考察,展示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沟通、跨文化领导力形成和运用的过程。下册选取20多所具代表性的孔子学院,描写其跨文化
本书立足较为丰富的中国公共文化治理实践,尝试填补理论支撑不足的空白,探索构建立足于现实的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再试以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公共文化治理体系主动适应当下多元价值交织的社会现实,在推动激励机制与激励环境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促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首先提出所要破解的核心问题,进而从理论
本书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基底,对文旅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供需特质、创新取向等展开论述,为读者更好地了解新质生产力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赋能策略奠定了基础;介绍了科技、生态、文化对文旅产业新发展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读者对文旅产业的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有基本的了解;从文旅产业融合理论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产业融合对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