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越合作项目研究成果,是在原有基础数据上开展长江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两个河口的补充调查与综合对比分析,对研究区全新世沉积演化情况进行的全面研究。全书共分为9个章节,首先介绍了项目由来和研究内容,其次介绍资料收集整理和补充调查概况,之后是对收集和调查资料对全新世沉积演化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本书主要从系统论角度论述中国南方喀斯特流域气象气候时空分布特征、讨论降雨径流过程、流域滞后效应特征,研究喀斯特流域气象、农业及水文干旱机制。内容包括:喀斯特流域结构与功能关系、降雨径流过程,流域气象、农业及水文干旱特征,流域介质空间耦合对气象干旱响应、对农业及水文干旱驱动,以及气象-农业干旱、气象-水文干旱、农业-水文
本书是现代自然地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在“自然地理与人类环境”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基础上,吸取国内外优秀教材精华而编写的一部新教材。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角度阐述了自然地理学、地球表层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从地球表层系统的角度阐述了地表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第三部分阐述了自然地
本书全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监测指标与监测技术体系,并以丰富的案例研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基于CERN站点,从观测指标体系的增补、观测频度的提升和观测技术方法的改进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观测指标与规范。针对陆生大中型动物多样性监测,介绍了实时组网监测、传输,红外相机监测图像与视频分析等技术。介绍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滨海湿地保护、生态功能评价、微生物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书中借助大量宏观和微观“镜头”聚焦我国滨海湿地,从政策、经济、地理、生物、监测、评估等多维度全面诠释了我国滨海湿地的特色及其研究成果。通过模型计算、图像处理、实验分析和案例示范等方法详细勾绘了我国滨海湿地不断被发现和被认知的动态发展史,是
《青海省湖泊的动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一书针对青海省全省湖泊及其重点湖泊(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哈拉湖、乌兰乌拉湖)进行多要素、全方位重点监测;通过数学方法构建湖泊变化模型,从湖泊数量变化、面积变化和湖泊形态变化,以及湖泊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及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分析湖泊的时空演变过程,总结变化规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沙漠化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沙漠地区地处亚洲干旱区的核心位置,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是不同文明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通道。调查沙漠环境变迁地质记录与沙区人类活动遗迹是认识沙漠形成演变规律及干旱区人地关系的前提。 本丛书是对我国北方沙漠/沙地环境变迁地质记录与人类活动遗迹调
本书以广州海珠湿地为例,围绕"海珠湿地恢复与生态智慧"主题,以大量手绘图的形式,对生态智慧在海珠湿地恢复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全书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湿地生态智慧概论、海珠湿地恢复的生态智慧策略、垛基果林湿地恢复的生态智慧、基塘湿地恢复的生态智慧、河涌水网湿地恢复的生态智慧、柔性水岸恢复的生态智慧、湿地生物生境恢
本书针对自然资源专题铺盖数据综合面临的领域需求及自动化处理难点问题,系统构建了基于点线面融合统一表达粒元模型的自动综合理论与方法,研制了专题地图智能综合系统,并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理国情普查等国家重大工程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本书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开拓发展新空间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我国开展极地考察已经走过40年不平凡的历程,有组织的举国体制一直是我们极地科考秉持的模式。近10年来,通过充分发挥极地观测与调查平台的支撑作用,发展各种观测、探测技术,保障样品和数据的充分共享,我国学者在极地科学多个领域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