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环境考古学的创始人、现任立命馆大学环太平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安田喜宪教授的代表作。全书围绕东亚文明展开,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探讨稻作渔猎文明与旱作畜牧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在动物文明(旱作畜牧文明)与植物文明(稻作渔猎文明)的对立中对文明史进行再考察,分析日本为何没有农耕革命。并指出稻作渔猎文明的意义及其与地球生态环
本书分为中国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回顾展望、文化遗产地实践呈示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约;保护非物质遗产与构建社区能力等。
本书主要介绍21世纪以来韩国文化发展战略重要文献,包括各种政策、战略、课题、计划等,具体包括:影像、文化商品、游戏、音乐、出版等产业。韩国的创意文化发展较好,对外输出走在前列,对中国的创意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区比较研究——以北京798艺术区和首尔仁寺洞为例》是对中国北京798艺术区和韩国首尔仁寺洞文化区进行的比较研究,同时也是对798艺术区进行的追踪研究。该书的魅力在于,以中国艺术现象为基础,可以轻易掌握韩国的艺术空间。本书的考察结论是:第一,798艺术区和仁寺洞文化区的景观中采用了表象化战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东盟文化发展面临较大阻碍。面对困难,东盟各国迎难而上,积极进行对内和对外文化交流。本书分为四部分,总报告从宏观角度对2020年东盟各国文化发展总体情况及特征进行论述,并提出对策建议及展望;国别篇对2020年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柬埔寨以及老挝的文化发展情况进
波斯(伊朗)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波斯帝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直是伊朗民族心中的骄傲。中古时期,波斯文学十分丰富发达,在世界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波斯文学与苏非思想二者密切融合,相互支撑。同时,波斯文学还与细密画插图艺术密切结合,形成文学与艺术的双重辉煌。因此,中古时期,波斯文学、艺术与宗教哲学紧密交融在一起,对
本教材聚焦日本的社会结构、组织集团、人际关系、行为模式、思想价值观等相关话题,内容涉及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法律、民俗等领域,旨在促进学习者对日本文化(广义层面)的多维度、多层次理解。作者在编撰本教材时,尝试将日本文化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学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衔接,通过梳理代表性研
本书收录了孙歌教授近年来的随笔、学术评论以及对谈和访谈,其中多篇文章在国内首次发表。游走,正如作者所言,不仅发生在物理空间,从东北亚到东南亚、西欧甚至北美,而且更多的是在思想和感知能力上穿透思想与知识的边际,探索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全书共四辑,作者置身历史中思考,对边际问题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讨论,并不断向读者揭示游走的收获
本书是暨南大学贾海涛教授关于印度的纪实类文字汇编,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印度讲学、开会或学术交流闲暇之际随手记下的日志,大多为一些个人经历或感受,充满真情实感。作者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他眼中真实而立体的印度社会。
东京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同时也是读懂日本的钥匙。 本书从与一个东京出租车司机的交谈开始,富有人情味地进入东京这座城市;接着徐徐展现东京的交通、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东京人的特点、东京特有的文化等内容。其中有故事,也有数据与综述,既对东京城市魅力进行了解读,也展现了城市中那些新的、变化中的东西,并分析了对城市与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