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文物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科学的结晶,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鲜活例证。我国的古陶瓷滥觞于夏,成熟于东汉,发展于宋元,定鼎于明清。各时期特点鲜明,浓缩了各时期的文化底蕴。本书详尽讲述了古陶瓷的修复实践理论、理念、修复工序、修复材料、修复技法等。以详尽的图文资料,翔实的实践案例,专业的修复理论,将古陶瓷修复的各程序娓娓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论文集,围绕名人故居教育与研究新局面主题展开,共收录30余篇论文,25万字,内容兼具前沿性和资料性。全书分为教育与研究空间与展陈文旅与发展文物与利用四个部分。大部分文章聚焦于如何发挥名人故居的资源以扩大社会影响和宣传效果,也有部分文章探讨了博物馆的专业建设和文物保护工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第一个以免费向全省文博单位推出巡展并实施文博服务进基层为主要业务模式的文博服务平台;也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实施文化惠民、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本书通过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诞生经过、获得的国家和省级荣誉以及流动博物馆展览进基层系列活动等,介绍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技术领导人,他毕生追逐科学报国梦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两弹一星”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堪称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典型代表。他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与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本书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
在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主导的数智时代,数智技术将以记忆媒介作为研究证据的人文研究推向了“数字人文”,图档博数字资源管理正迈向数字转型时期。本书立足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以图档博“数字保存”向“数字管护”转向为契机,在分析图档博数字资源协同管护的相关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图档博数字
《博物馆学文集·17》收录了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22年会暨“博物馆与红色文物保护利用”专题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48篇,分为博物馆创新与融合、展陈与策划、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文物研究与保护利用4个方面,较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湖南省内博物馆界的理论思考与工作实践,展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阵地的各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如何充分发
看吴地繁华,品名城雅韵。本书是苏州民间收藏的一次集中呈现,收录了几十件代表苏州民间收藏水平的珍品,涵盖书画、瓷器等各品类。书中的每一件藏品,皆是苏州历史与文化的微缩景观,从古朴雅致的瓷器书画到巧夺天工的刺绣玉器,无不诉说着姑苏古城千年的风华与韵味。本书以高清精美照片呈现藏品,同时深挖其文化内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赓续吴地
这是一部以邮票为载体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文化史作品。每套邮票诞生的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个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故事。本书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分别选取了文学、戏曲、园林、木版年画、传统手工艺、邮票极限片、邮票出世纸等几个文化切面,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轶事,深挖每套邮票背后的诞生历程以及鲜为人知的趣味故事,并以大量
本书以图文形式,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四川博物院2023年度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四川博物院党群建设、陈列展览、藏品保管与文物征集利用、文物保护与修复、科研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宣传矩阵、交流合作、综合保障、实践案例分享等内容,既有成果的展示,也有经验的总结。内容上对博物馆常设展览的展览时间、地点、主办方等,做了详细介绍;
《大漆修缮经典古陶瓷》以陶瓷器的大漆修缮为研究对象,理清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传统陶瓷器修复技法的发展历史,并对陶瓷漆缮的工艺技法进行了详细的工艺流程剖析,根据历史遗存下来的珍品古瓷残件的性质特点,提出基本漆缮原则,用以指导实证性的修复研究。本次修缮研究所修复的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古陶瓷残损标本件,皆为稀少难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