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黄河流域水文循环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引起水资源供需矛盾,洪涝灾害频发,制约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本书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和灾害学等多学科方法,借助水文模型和统计方法等,系统地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通过
本教材是《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培训仪器类教材》的其中一本。本教材全面介绍了水文勘测中的流速流量与泥沙测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仪器,涵盖了转子式流速仪、浮标、超声波流量计、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电波流速仪、悬移质泥沙测验仪器、推移质和床沙采样器、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多种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适用环境、安装使用以及维护校准方法。本书还
本书向相关行业从业者和学生介绍了河冰和湖冰过程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情况,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过程便于建模和预测。重点对地表水冰进行了研究,包括:结冰过程、冰盖增厚过程、冰盖破裂过程和冰盖堵塞过程。读者将对每部分的物理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将其应用于冬季冰雪覆盖过程的监测和模拟及冰洪预报中。每一部分都辅有相应练习,以强化对所学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是每一位公民的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的水资源、水生态、水循环是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水密码》由璀璨的水文化、珍贵的水资源、永续的水安全、宜居的水环境、健康的水生态、伟大的水工程六章构成,
随着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宏伟目标的提出,北京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面向北京这样一座超大型城市极为复杂的社会水循环系统,如何科学地刻画健康水循环机制,设定合理的水循环调控目标,以及找到可行的健康水循环路径等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书从超大型城市社会水循环的视角,系统分析北京水资源安全保障态势与目
本书以大清河流域山区和平原区的水文气象要素资料为基础,通过构建时间变异和空间变异指标体系对其时间变异性和空间变异性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TOPSIS方法分别对山区和平原区水文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异性、空间变异性以及时空变异性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了它们的变异测度。同时,利用Copula函数和GAMLSS模型,研究了山区不同
本书以中国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要素、植被动态因子要素、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特征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偏相关分析法,定量研究气候因素变化、植被动态因子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究自然植被和恢复植被的碳
本书在依据大量实测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客观、系统地描述了2020年沂沭泗流域的暴雨洪水情况,详细分析了暴雨洪水的成因、特点、过程、组成及量级等,进行了沂河临沂至骆马湖湖口段行洪能力分析、沭河浔河口至石拉渊段河道行洪情况分析、沭河重沟段行洪能力及测验要素分析、分沂入沭水道彭道口闸分洪情况变化分析等专题分析。本书资料
本书着重介绍西南河流源区水文监测体系、径流水源解析、地表关键要素变化及其径流效应、径流变化规律及其未来趋势、泥沙输移与灾害、全物质通量、生源物质循环及其对梯级水电开发的响应、径流适应性利用方法、径流适应性利用技术、空中水资源利用技术。
洪水是对我国造成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增强青少年儿童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关于洪水的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我们策划了这本关于洪水的防灾减灾科普书。本书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洪水形成的原因,洪水带给我们的危害,洪水暴发前的征兆,洪水来临前的有效防御措施,遭遇洪水时的自救方法,以及洪水过后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