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气象》是“生态气像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重点介绍内蒙古生态象综合监测、预报预测和评估、业务服务及应用示范,重大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书分为11章,内容包括:内蒙古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变化特征、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气象监测方法、森林、草地、沙地、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
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质量则是观测的生命线。本书以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提升为主线,系统地分析评估了除卫星气象观测外的中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2021年业务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网、风廓线雷达观测网、探空观测网、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网、GNSS/MET观测网、雷电观测网、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和大气成分观测网共八大类气象观测,覆
在山地地区,借助特定的地形环境有利于开展对地形云的观测,六盘山野外大气科学试验基地的建设为开展地形云降水探测提供了基础。自六盘山野外大气科学试验基地建成以来,借助于设置在试验基地的原位和遥感探测设备,对该地区的云和降水系统进行了多要素、精细化的连续跟踪监测。本书从六盘山野外大气科学试验基地特种观测设备的简介、数据结构、
书中介绍了美国地面气象观测网主要类型、数量、运行机构、资料收集与存储位置、备注信息。美国地面气象观测网主要类型为:协同观测气候网、航空气象基准网、公路运输气象观测网、铁路气象监测网、农业/蒸发气象观测网、公私共建其他气象网络、军用辐射监测网、沿海观测网(气象、水位、水质、海啸、港口运输)、降水监测网、恶劣天气预警网、洪
本书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21年度观测试验计划基于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实施所得的气象观测试验年度报告。其内容包括了能见度仪、自动站(六要素)、探空仪、氧化亚氮分析仪、气象湿度计量5项业务在用设备评估比对试验,GNSS-R积雪观测、激光微波复合雷达、大雾观测、长江中下游智能探空与预报交互、大型浮空平台气象载荷应
天气预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为天气预报提供初始的观测数据,是气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云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气象卫星,该系列卫星组成了我国气象卫星业务天基监测系统,是全球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主力军之一。本书共5章,第1章介绍人类气象观测的发展历程、气象卫星的分类及技术特点,第2章阐述气象卫星的
本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者已提供本单位的保密审查,不存在意识形态问题。空间环境科学是顺应现代人类航天活动需求,在空间物理学范畴内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主要研究方向是对航天器所在空间的环境及其效应进行探测、研究,保障航天器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里稳定、可靠地运行。本书重点介绍了近地空间环境,重点阐述采用电离层探测
本书是一部天空科普书,同时是天空奇观的摄影集,目标与定位是天空/天象/大气现象类科普的基石。云与大气光象(彩虹类、宝光类、冰晕类、嚴景类、电光类、天空的色彩与光影等),以及中外不同时代对天空/天象的认知史,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汇集了作者十多年来在生态气象、气候变化、气候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北京气候与生态环境基本状况,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长年代变化特征,高温热浪、强降水等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以及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热岛、地表植被等时空变化,详细给出了北京的生态气象特征,结合北京城市特点,研究了影响北京风环境容量的大气混合层厚度、地
本书以年序辑录1723-1773年杭州晴雨录历史档案资料,主要内容为逐日气象观测记录,包括阴、晴、雨、雪、雷、电、风向等。档案史料以表格的形式展现,保留了原始晴雨录每月一奏的形式,又增加了与原历史档案中农历对应的公历,逐年逐月逐日编排,气象观测记录清晰明了。在史料辑录前,还对杭州晴雨录的由来、实践及价值进行了客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