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山西文化记忆”32个项目中的壶口瀑布、寒食节·绵山、赵氏孤儿·藏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山西杏花村汾酒、山西老陈醋等几个能充分展示大美山西以及山西特色的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山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激发人们爱山西、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本书是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的一种。磐安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传承于磐安东北部山区,以玉山古茶场为竞演场所,是赶茶场活动标志性民间艺术项目,也是目前国内独有的群体性传统民间竞技活动。上百名壮汉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在三分钟的时间里竖起大旗。迎大旗具有民俗、艺术、体育竞技相融的多元性,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活态载体
本书共分八个板块:政策研究、文化生态、文艺评论、基础研究、巴渝文化、人物风采、文化记忆、艺文空间。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重庆文旅实践研讨会发言汇编;武陵山(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等。
以“图书文创”的形式宣介福建境内五处世界遗产的震撼之美和独特人文,整体呈现“海丝起点,清新福建”的冠上明珠,具体包含图书、配套文创品、包装盒及包装袋。1.图书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对福建五处世界遗产的综述,凸显福建多样和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的重要价值;二是按照列入世遗名录时间分别呈现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丹霞、鼓
二十年来,作者有机会下基层,接地气,深入体验地方文化,挖掘人文底蕴,形成对闽都古城的洞察与辨识;回过头来在创作与传播上,运用独特的”文化眼”,进行探究、拿捏与表述,尝试着以多种形式与笔触,诸如辞赋碑铭、摩崖题刻、长廊文化、题记随笔、卷首前言、词曲音乐、楹联牌匾、图文读物、宣言祭文及影视作品等,形成丰富而精到的实践文本,
书稿以文献为基础,通过广泛搜集与荆州非遗项目相关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梳理荆州主要非遗项目内容、特点及其文化渊源,特别是与楚文化、荆楚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多元、多维度的研究视野,在荆州非遗的本体论框架中,构建荆州古代传统地理和文化的时空,将荆州非遗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放置其中,并使荆州非遗同时兼备有古代和现代的文化特点,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河赫赫有名的一座古城,它位于黄河洛河之间,位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的中心地带,见证了许多朝代兴衰与文明更替。因此,对洛阳历史文化的整理收集及城市发展的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洛阳历史文化名人、重要事件的挖掘,如孔子与洛阳,洛阳道教遗迹梳理,洛阳理学大
本书以金华市(金义都市区)为中心,研究金华文化(“婺文化”)的传承发展对金华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7章,分别论述金华传统文化“婺文化”的溯源和传承(金华文明之源的万年“上山文化”、八婺之源的“婺文化”、浙学之源的“婺学”等)、金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村治理与振兴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在充分借鉴、吸收文化产业数字化国际经验,以及了解文化产业关联聚合与高质量发展的形态技术路径的基础上,在国际语境下对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内生生长与外生进化模式进行构建,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之道,分别从“启、融、活、治、升”
中国自来有“采风”传统,《民间文化论坛》自创刊以来,面向世界,立足本土,关注民俗调查与研究,坚持刊发本土的民间文化资源与民间文化研究。如三套集成普查与研究,抢救工程(木版年画、唐卡档案、剪纸集成)相关研究,非遗保护研究,古村落研究、美丽乡村、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研究。同时,仪式民俗与国家社会变迁、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