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以上海天文馆基本陈列为依托,全面真实地梳理和记录展览筹备过程,多角度地解析和呈现展览本体,并对展览内涵和学术价值进行深度诠释。本
本书是《中国矿产地质志》重要组成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对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矿产地质进行系统总结的科学专著。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在梳理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Ⅲ-52)全部矿产资源信息的基础上,结合24处典型矿床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区域成矿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6个Ⅳ级成矿亚带、14个矿田(Ⅴ级),厘定出14个矿床
本书从找矿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着重介绍了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物探、化探找矿实用方法。从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与技术、电磁探测方法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与找矿思路四个方面阐述了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物化探找矿实用方法。作者从一般性经验出发梳理归纳了找矿的总体思路,之后就具体勘查区的找矿提供了一种简洁有效的工作思路。
为规范山东省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价工作,本书针对国内现行调查规范在系统性、适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建立了系统全面、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即贯通生物多样性调查—标本制作—样品保存—图谱制作—数据整编汇交—综合评价等全流程,包含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等近岸海域全区域,涵盖近海食
本书主要对浙江省各类海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从本底情况、演变特征、政策及相关科技等进行了多要素、多视角的总结。同时系统归纳了浙江省海洋资源利用的基本特征,针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海洋环境问题,总结海洋生态文明发展的浙江经验,为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供参考。本研究结合近三十年以来,浙江省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科
这是一本关于黄海的儿童科普绘本。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黄海的形成、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海洋科技及沿海城市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在书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虎鲸、海马、海蛞蝓等数十种生活在黄海里的海洋生物,可以看到黄海边的丹顶鹤翩翩起舞,可以看到黄海上用于“种海鲜”的各种养殖工船和用于科研的科考船,还能近距离观察大国重器蛟龙号。这本
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地质构造演化、第四纪地层年代与沉积环境、含水层成因与结构、水化学与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河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调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探讨了河套平原存在的高砷、高矿化等劣质地下水的分布和赋存规律及成因机制,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圈定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和
本书系统研究了湖北特殊地形地貌及天气气候背景下主要污染物及其输送特征,揭示了影响湖北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因子。此外,还针对湖北首要污染物开展了天气分型研究,总结了不同天气背景下污染物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同时,书中还探讨了多种统计释用方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污染物客观预报中的应用效果。
“天书”是一套以天文与航天为主题的系列图文书。第3集《看见黑洞》延续第一本的风格,以专题的形式介绍黑洞这一类因其神秘而更具魅力、且与时空的基本结构关系密切的天体,从理论探讨到实证观测,从形成过程到最终归宿,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人类目前对黑洞的认识,并延伸到恒星、星系研究的前沿知识。除专题外,本书还包括前沿天文研究成果介绍、
这是一部以北极科考为主题的,以孩子的视角和阅读兴趣为基准的少儿科普类书籍。内容编纂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以北极的探险历史及科学考察为主线,介绍了极地地区的地理、地貌、气候、动物、植物、环保等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涵盖了从最开始的土著爱基斯摩人的生活,到鲸鱼、鲨鱼、海象、海豹等动物。从北极的版块学说,到非洲跟美洲的断裂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