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和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南气象事业快速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预报预测预警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不断增强,为保障湖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防灾减灾救灾和改善生态环境
了解气候变化,以保护人类的未来! 《气候之书》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化繁为简,将科学文献和研究数据转化为100余个结构清晰、简明易读的图表,配合深入浅出的解说,详细介绍了全球气候系统的运转机制,简约直观地描绘了各种气候问题的成因,阐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探讨人类在维持全球气候稳定方面做出的努力
本书内容包括大气气溶胶基础知识、粒子动力学、核化理论、光学、电学和辐射效应。基础知识介绍了气溶胶的来源、浓度、化学组成、时空分布以及在大气中的滞留和清除过程。动力学理论涉及单个粒子的黏性运动、布朗扩散、泳移效应以及粒子群聚合过程。核化理论主要介绍了云滴核化和冰晶核化。气溶胶光学内容涉及单个粒子的散射理论、粒子群散射、大
站在新时代,回望来时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北气象人抓机遇、搭快车,夯基石、谋发展,顾大局、强内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之路。本书梳理了70年来重要节点的重要史实,以图像和表格资料进行还原,展示了湖北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以及湖北气象深度融入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以期知往鉴今,为新时代湖北气象现代
本书从旅游视角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森林旅游区气候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及其保护利用方法。共包括六个部分:一、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二、景观地段小气候特征;三、气候舒适期与有效温度持续时间测算;四、主要经济林林分的小气候特征和油桐林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五、8种主要造林树种的物候观测标准和葡萄桐物候期;六、武陵源
本书适用于广大小学生
《气候变化伦理问题研究》以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出发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揭示了实现气候公正的主要障碍,指出了走向气候合作是人类的必然性选择。书中提出发展观上的“平衡”尝试,以维护全球气候公正,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和政策提供伦理辩护。
(1)结合气候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条件与挑战,以及40余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历程,认识气候变化人为归因中短寿命气候污染物与长期温室气体并重的新特点;认识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相互交织、持续加深、协同治理的发展新趋势;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在我国城市绿色发展中独特的“抓手”作用;
《城市气候》一书是一本全面综合现代城市气候科学与应用研究的著作。本书首先概括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总结了一套用尺度和地表分类为关键结构表征不同对象的综合术语。书中首先解释了不同类型城市气候形成的物理机制,例如绕过建筑物的气流、城市热岛、降水变化和空气污染,然后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帮助
《湖南山地立体气候与特色农业》是根据雪峰山东西侧、武陵山区、南岭北缘山地、井冈山西侧212-1480m不同海拔高度26个点4年与11个点30年的气象梯度观测资料与新化雪峰山试验研究及实地考察资料分析而成。《湖南山地立体气候与特色农业》数据翔实,资料涵盖了近40年湖南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垂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在趋利避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