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舆论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营造明晰的舆论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以历史经验为立足点,通过对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理念嬗变的梳理和实践探索的研究,聚焦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历史沿革、现实图景、社会职能、完善路径和效果评估五
本书立足于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研究,不仅介绍了图书馆的基础理论,而且通过信息资源的采访工作、文献资源的分类与编目、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图像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文化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内容阐述了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深刻分析了参考咨询与信息检索服务体系、知识服务以及信息化服务等内容所涉及的图书馆服务及其体系。
本书是2020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召开的“信息哲学与智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的文集。会议旨在探讨国内外信息哲学与智能科技、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期。书中共收录了国内外在该领域著名学者所作会议主旨报告的14篇论文,其中9篇是中国学者的文章,5篇是国外学者的文章。内容大致分为4个方面:信息范式革命,信
本书选编贵州省三穗县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原始契约中保存较好、内容基本完整的山林土地契约和内容相对重要的其他文书,如账单、税单、验契单等。全书共5册。
本书以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分为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与曲艺、传统舞蹈与音乐、民俗、传统技艺、体育与医药等章节展开叙述,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通俗易懂的写法,向广大读者推介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材料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可供从事人类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更可供海内外广大关心广西
《2021-202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数字蓝皮书”2021-2022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附录等四大部分组成。本报告采用数据实证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产业组织经济理论着力从产业主体、产业行为、产业绩效等方面对数字出版产业
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电专业负责人,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执行主任,新闻传播实务教研室主任。先后在电视台、报社和杂志社工作,发表新闻评论作品千余篇,发表CSSCI论文30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含重点项目1项)。
本书作为“人的延伸”,微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感官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时刻跳脱出了“工具”的角色,人与媒介间异化的关系愈加显著。文稿立足当下微文化语境,从人与媒介关系的视角,对“人的主体重构”“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消费方式的异化”“话语权力的变迁”“审美方式的嬗变”“智能传播的价值遮蔽”等方面展开讨论,探析了微媒介异化的
本书收集了2020年、2021年两年获奖的科技成果,共计50篇,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全面总结了两年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科技成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播音主持概述、播音主持的创作特点、播音主持的创作构成系统、播音主持创作的道路及职业素养、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主持语言的文化功能与意义,共六章。具体内容包括:播音与主持、播音主持艺术的属性、播音主持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