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从事新中国文化理论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建设史研究、党的文化思想史研究的成果的结集。书稿中的篇章都完成于2020年以前,曾经在《当代中国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过。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当代中国文化史若干问题研究、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若干问题研究、习近
《溯源守正创新高校非遗文化作品设计与教学实践》秉承溯源、守正、创新的基本思想,对高校非遗文化作品设计方法和创新思路进行阐述,为高校非遗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与此同时,也为众多非遗文化爱好者和传承者,提供非遗文化保护的新思路。本书通过展示精美的非遗文化作品,使大众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可为我国非遗文化传承奠定丰富的群众基础。
数字时代,粉丝圈层文化已经从早期的参与式文化发展为养成式文化。数字时代的粉丝圈层呈现出诸多新的文化表征。本书以虚拟偶像粉丝群体为研究对象,重点叙述Z世代虚拟偶像粉丝养成式文化生产,并对粉丝圈层文化现状、粉丝社群文化治理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书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的第一批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汇编。本书中对每个案例的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等关键内容均有涉及,突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点,梳理出不同类型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路径,对各地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对从
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视野研究当代中国文化使命的学术专著。本书也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结项成果。本书立足于新时代,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视域出发,对当代中国的文化使命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在基础学理方面,主要以“文化使命”为核心概念,阐明新时代当代中国文化使命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深化对当代中国文化使命问题的学理性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化自信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围绕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发展的现实境况,以逻辑为起点,系统分析了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渊源;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反映了新
《智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播研究》旨在探讨智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短视频的研究。通过分析智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和挑战,探讨短视频创作机制、实践经验,并评估其效果。特别关注在智媒体环境下的管理问题,包括市场监管与社会舆论引导。最终目的是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非物
本书从理论出发,在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重要价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与方法等进行了逐一论述,有助于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同时从法律保护、政府保障体系、数字化保护等多角度展开分析,并在此过程中借助具体的案例,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从多元主体参与为切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学术专著。本书从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释义出发,对详细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机遇、挑战、原则及其工作重点等一系列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索了中国传统文
202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收入总额为20638.3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0140.1亿元。北京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文化产品出口额为52.69亿元;文化产品进口额为181.44亿元。全书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专题篇、比较与借鉴篇,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焦点,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