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过程,认为国家时间系统的制定和管理与政治活动紧密相关。二十四节气产生的萌芽期不晚于战国,但其定型和普及是与秦汉以降的政治大一统密切相关的。四时中气是形成二十四节气的中绳,并围绕太阳视运动规律展开的。四时十二月令与二十四节气配伍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推广,长期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宣告了四时五行令
本书将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与内涵精心写成24篇散文风格的文章,同时配以24幅精美插画。本书内容包括:立春,万木生芽日;雨水,润物细无声;惊蛰,九尽桃花开;春分,一到便是繁华等。
本书主要利用西藏阿里地区三个人工气象观测站1973—2020年气象资料,系统分析和描述了阿里地区、噶尔县、改则县、普兰县以及其他四个县自然地理环境、站点概况、基本气候状况、气候变化特征和灾害性天气防御措施等内容。本书对阿里地区噶尔县、改则县、普兰县和其他四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本书分8章:第1章为冰雹的基本特征,第2章为雹胚与裂瓣,第3章为冰雹的微测量与试验,第4章为冰雹的双线偏振雷达观测研究,第5章为冰雹与闪电,第6章为雹暴系统中单体间的相互作用与降雹,第7章为人工防雹作业及其观测。
《雷电安全风险评估》介绍了自然灾害风险、风险评估基础、风险控制、风险处理等内容,其中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包括风险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数理基础、风险控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IEC62305-2风险管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实例等内容。
本书定名为求索集,意在记录自己在气象标准化与科技评估、气象培训、气象出版三段不同工作中不断推动业务化发展的规律性研究所做的探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标准化研究室经过近16年的发展,实现了由最初单一的标准化研究职能起步,到中间标准化与科技教育培训评估技术支持服务并重,再到如今进一步增强标准化深度研究功能、不断提升助
本项目从台风结构分析入手,系统论述了台风形成、运动和强度变化的特征、影响因子;立足我国、着力区域、着眼全球,对台风的天气学预报方法和数值预报模式的科研进展及业务成果进行总结,介绍了台风发生发展及其结构和强度变化的机理,深入讲解了台风形成预报、路径预报和强度预报方法与技术,并对新技术发展作了展望;同时也详细介绍了台风暴雨
本书首先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概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及主要气象灾害概况,然后介绍了数据制备及处理方法、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分析了内蒙古暴雨、干旱、大风、冰雹、高温、低温、雷电、雪灾和沙尘暴共9种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特征、致灾危险性评估结果,及其针对人口、GDP和不同农作物的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建议。为
分析我国洪水应急管理现状,对非常规突发洪水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研究,针对我国非常规突发洪水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基于知识元理论的非常规突发洪水“情景-应对”应急管理体系,对非常规突发洪水事件从知识表达、情景表示、演化分析到应急方案生成等应急管理全过程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应急管理为实例进行了验证,
本书主要介绍了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实践。分析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珠三角地区极端降雨的影响,探讨珠三角地区降雨结构和极端降雨时空演变规律。整理归纳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概念和内涵,提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典型城市流域为例,分别开展基于指标体系法和情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