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与秩序:中国传播思想史》通过书写中国传播思想史,旨在促进中国传统传播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本书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书写方式,提出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乃传播与秩序互构,或曰传播成就秩序。秩序生成于道或性——在天与自然为道、在人为性,而传播(言说、交往)乃载道成道、创生
本书包含9篇文章,收录于帕克的论文集Society:CollectiveBehavior,NewsandOpinion,andSociologyandModernSociety。本书选译的9篇文章来自该论文集的第二部分NewsandOpinion,这组论文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及其启发性并不逊色于帕克的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移
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在科学理论的传播、阐述、解析、大众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科学理论最新成果的大众传播,以理性的力量、创新的方式引导受众,是电视媒体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本书以《凡事说理》栏目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2017年至今栏目的制作情况,从电视性和理论性两个维度深入探究其在电视理论节目上取得的成绩、
本书为广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周年征文活动收集到的优秀文章结集,共64篇,其中,有为广西人民出版社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员工的回忆录,有与广西人民出版社合作过的作者写的感受和体会,也有反映出版社新一代出版人工作、学习、成长轨迹的感怀和手记,字里行间记录了广西人民出版社70年来的奋斗征程,记载了著书人与编书匠之间的精诚合作,留下
本书首先对我国14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从发展基础、建设情况、建设类型、治理结构、经济规模等角度进行论述;其次指出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基地功能有待完善、业务发展未达预期、创新创业发展活动不足,等等;最后在借鉴国内外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创新提出了具有
《传播研究方法(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包含八章内容,以丰富的案例讲解了传播学涉及的研究方法,包括抽样原理和方法、测量表的编制和问卷的设计、实验法、探索性研究的常用方法、描述性研究的常用方法、互联网调查法、资料的处理分析和报告的撰写等,分别从实战情境出发,对研究方法进行解析;对每一检验方法的讨论,都是从读者
当下媒介技术高速迭变,对社会沟通的传播形态、社会新闻舆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产生了全面、深入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数字媒介技术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和新闻业务带来的影响。 在理论方面,本书着重关注当下国内外学界在数字新闻研究方面有较大影响力的新视角、新成果,引介新闻与媒介物质性、数据与算法诠释学、
本书收入海内外公私收藏的精品蟋蟀罐200余件,其中包括蟋蟀罐、配罐、水槽、过笼等众多藏品。其中有“赵子玉”30种,“赵子玉”真盆特别稀少,非常珍贵。另有“万礼张”7种。同时还收录了大清康熙年制的“五爪龙”,王爷玩的“四爪龙”、慈禧赏赐京剧大家金绍山的“都人子玉”,皆为绝品。还有很多津京两地老前辈收藏过的名盆、高档的过笼
本书共收到论文39篇,分为博物馆史、博物馆教育和教师教育、陈列展览多元叙事、文化遗产征藏与保护利用四大主题形成较为完备的研究体系,对学界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本书选题具有较强的学术针对性。集中于博物馆史、博物馆与历史教育、文化遗产和数字化等前沿主题,讨论当下博物馆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封泥与甲骨、简牍同为近代三大中国古代文字遗物的考古发现。封泥是古代抑印于泥,用以封缄的遗迹。它与作为信验的玺印同时俱来而又先行废退。因此,中国印史按其用印方式可以划分为封泥时代和钤朱时代两个阶段。前者至迟始于春秋战国,终于南北朝,其与古玺印制作的由盛转衰过程相重合。封泥的实物发现是近二百年的事,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