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城市韧性理念建立解决暴雨内涝重大问题的空间规划途径。深入探索暴雨内涝与物质空间环境的韧性耦合机理,建立应对暴雨内涝的建成环境韧性理论模型和评价体系。综合GIS平台、人工智能、仿真模拟等技术,跨学科研究划定应对暴雨内涝的建成环境韧性单元。以京津冀典型地区建成环境为实证研究对象,解析建成环境韧性类型谱系并进行韧性区
天气预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为天气预报提供初始的观测数据,是气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云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气象卫星,该系列卫星组成了我国气象卫星业务天基监测系统,是全球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主力军之一。本书共5章,第1章介绍人类气象观测的发展历程、气象卫星的分类及技术特点,第2章阐述气象卫星的
本书共设置四篇(大气颗粒物和化学组分实验、大气无机化学污染物实验、大气有机物污染物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物实验、大气酸沉降实验),27个实验,立足大气化学基础实验内容,力求全面,紧扣学科前沿实践,为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教学提供一本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教材。
本书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21年度观测试验计划基于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实施所得的气象观测试验年度报告。其内容包括了能见度仪、自动站(六要素)、探空仪、氧化亚氮分析仪、气象湿度计量5项业务在用设备评估比对试验,GNSS-R积雪观测、激光微波复合雷达、大雾观测、长江中下游智能探空与预报交互、大型浮空平台气象载荷应
本书主要介绍了“十三五”期间主要气象领域科技成果,包括基础研究领域、气候与气候变化领域、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领域、气象信息与观测领域和天气预报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技术方法与成果产出。具体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成果综述、创新程度、成果绩效等内容。十三五”期间,不断创新的气象科技成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气象部门将持续推动气象
本书总结了近20年山东暴雪的研究成果,基于大量暴雪个例,采用多源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揭示了渤海海效应暴雪和山东内陆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并提出关键预报技术。全书共分为6章,内容涵盖山东雪灾、海效应暴雪、内陆暴雪、降水相态、积雪深度和“雷打雪”。第1章介绍了山东地形特点及近20年雪灾概况;第2章和第3章分别阐述了渤
为更好地总结西藏自治区气候变化监测最新成果,积极应对和适应区域显著增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编写了《西藏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21年)》。该公报共分5章,分别从大气圈(气温、降水、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天气现象)、冰冻圈(冰川、积雪、冻土)和陆面生态(地表温度、湖泊、植被、生态气候)等方面揭示了20世纪
本书针对当前岩石风化碳汇与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论述了多时空尺度的岩石风化碳汇量级与演变机制、陆海有机碳迁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全书共分五篇14章,主要内容涉及碳酸盐岩、硅酸盐岩、12类主要岩石的风化、外源酸的影响和陆海有机碳运移。本书绘制了岩石风化碳汇的时空动态图谱,系统评估了其量级及演变机制,明确其在
本书介绍了全球各大气候区,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动植物带来什么。它是《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珍藏版》系列中的一册,该系列是德国经典少儿科普品牌,有着多元的科学主题、全新的知识编排、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精彩的一手照片。文风活泼,书中的讲述方式贴近生活,科学知识令人意想不到,全面激发想象力,开创
本书是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气候概况,介绍了全球和中国2020年气候特征、成因以及主要气候系统基本特征;第二章分类综述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冰雹和龙卷、低温冷害和雪灾、高温、沙尘以及雾和霾等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第三章阐述了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