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章,分别从大气圈(气温、降水、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天气现象)、冰雪圈(冰川、积雪、冻土)和陆面生态(地温、湖泊、植被、生态气候)等方面揭示了20世纪中叶以来西藏自治区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可为政府有效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提升气候变化业务能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共收录了2022年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天气气候监测评估与预测、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及其他5大类34篇国家级和省(区、市)、市级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材料。为了提高入选材料的质量,在本书编辑过程中,经过各级气象部门逐级上级、专家评选、修订、核对等多个环节,力争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供全国气象服务工
本书依据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等极地考察站的观测资料及风云卫星的遥感数据和来自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相关专业机构、国内外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的数据集和再分析资料,选取较完整长序列整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供极地地区气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海冰、温室气体、臭氧总量等多方面的极地长期变化评估和最新观测结果分析,科学客观地反映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和发展农业文明的窗口。江南和二十四节气,这两个主题碰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有机地把这两个主题糅合在一起?过多地写江南易落俗套,过多地写科普又不免枯燥。作者从一个普通江南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再由小及大,透过这美轮美奂的节气画面去感受
本书共4册,是国内知名漫画科普IP我是不白吃专为孩子打造的一套24节气绘本漫画。它按照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顺序,讲述二十四节气这项古老发明的历史由来以及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影响和启示。延伸拓展出不同的知识板块,如节气由来、农事活动、天文气候、七十二候、动物植物、民俗节日等,并辐射到南北不同地区,从多个角度立体解读节气;同时
本书内容横向贯穿雷电防护基本理论和实操知识,涉及雷电防护工程、检测、评价、服务等专业方向,纵向兼顾相关行业、不同级别从事雷电防护工作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篇,内容包括:雷电防护基础知识、雷电防护技术及应用、雷电防护业务发展、现代雷电防护技术、雷电灾害风险管理、雷电防护机构能力评价准则等。本书适合雷电防护
本书围绕宁波市主要气象灾害开展普查调查,系统总结了台风、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冷空气大风、雨雪冰冻、风雹、雷电9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分布特征,评估了各灾种致灾危险性等级和孕灾环境敏感性分布,还结合承灾体暴露度及脆弱性开展了针对人口和GDP的灾害风险区划。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天气预报业务实践与科学研究发现,台风暴雨对黑龙江省的风雨影响产生较为严重的次生灾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从而撰写了这部学术专著。全书共分7章,第1章绪论,第2章统计分析了台风暴雨及环流特征。第3章到第6章系统地研究了直接北上台风暴雨、台风残涡暴雨、台风与高空冷涡合并暴雨、台风与高空冷涡远距离相互作用暴雨
本书介绍了中国海洋系列卫星(海洋一号、海洋二号、海洋三号)对热带气旋(台风)的观测技术、监测产品及其应用状况。主要包括海洋一号系列卫星的水色水温扫描仪对热带气旋的热红外通道亮温、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卫星云图监测;海洋二号卫星微波散射计对热带气旋海面风场信息的提取与监测应用;海洋三号(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的高分辨率SAR
本书全面梳理了我国除卫星观测外的十一大类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数据质量管理业务,本着明确职责、优化流程、理顺关系、提升效率的原则,提出我国综合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设计方案。方案详细设计了十一大类观测系统三个阶段数据质量管理规则,构建了包括质量评估、反馈处置、监督改进、算法优化以及状态流、控制流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并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