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谭旭东根据自己多年的儿童文学创作及出版教学经验集结成册的作品集。全书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尽地阐述了作者在儿童出版方面的想法和观察,既有对旧思想的创新或颠覆,也有对新思维的树立或批判。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传媒业和出版业经历了解构与建构的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多种传播技术交融汇聚的数字化全媒体时代,呈现出崭新的发展业态。本书以融媒体时代的出版与传播为研究对象,对融媒体时代出现的新的出版和传播形象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为宏观把握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态势提供了多角度的研究与思考。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本书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上,将文物与文献相结合,通过详细的论述、审慎的考辨,精心示了民国时期古籍的编纂整理、出版机构、传播流通等情况,全面描绘了民国时期的古籍出版发展历程;并将该时期的古籍出版事业置于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考察总结了其在整理保存文献、传承文化方面的成绩,以及对学术研究、图书
思想的表达与传播——学术出版的本质及其实践:全2卷
本书由华东地区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组织编辑,上海大学期刊社副社长、编审刘志强主编。全书为关于中国高校学报和期刊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介绍的汇编,也是系列丛书《学报编辑论丛》的第24集。全书刊载论文100余篇,内容包括:学报创新与发展、编辑理论与实践、编辑素质与人才培养、数字化出版、期刊工作研究5个栏目。本书内容丰富
开放科学时代,开展“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是基于理论、方法与实践需要而生成的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书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有着积极作用。本书构建了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提出了多元融合的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的设想并进行了实证。
《2020-202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出版蓝皮书2020-2021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出版业大事记等五大部分组成。总报告以融合创新,协调发展为主题,全面梳理了2018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概况,并对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
本书为作者近年编辑出版类文章的集结出版。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编辑主体论,彰显编辑的躬行与守望;第二部分是编辑客体探索,展现出版物和出版社的自身发展与关系互动;第三部分是媒体融合与数字出版,梳理数字时代出版载体形态的多样化;第四部分是编辑史话,勾勒近代浙江籍编辑家群像。在学习贯彻《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
本书阐述了新闻出版知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对标准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解读,全方位展示了出版业技术与标准融合的新路径、新探索。全书共8章,章对知识服务国家标准编制背景、目的及意义、技术路线、编制过程和应用情况等进行了整体概述;第二章到第八章,分别就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指南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知识资源
读图时代的便利,让人们好奇西方130年前如何在晚清民间构建形象。《点石斋画报》这部近代中国早、影响的新闻画报,给出的答案未必圆满,但或许可以满足你我的求知欲。 形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指向,是讨论关于他者的主要“民族神话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法国学者莫哈曾经说过,形象学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找到“想象他者”时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