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汉籍研究入门(增订本)》是为域外汉籍研究的初学者提供切实指导的工具书。本书介绍了域外汉籍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史、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具体提供了域外汉籍研究方面所需的工具书、资料集、论文集、网站及参考书目。为方便深入理解,本书从考证、专书、专题、综合等角度,列举了作者几十年来在该领域内的部分代表性成果与研究实例,为
福建刻书的历史悠久,上迄于五代,繁荣于两宋,下延于元明和清初。宋明时期建刻的繁荣,为全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促使大批经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著作不断涌现,并得以及时问世和广泛的传播。从而使福建在普及教育、科举文化、文学艺术、传统医学,乃至朱子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书共分为闽刻通考
本书为沈津先生与古籍、古籍收藏者、古籍收藏单位、公共图书馆及其古籍部工作人员相关已刊、未刊文章的结集,共四卷,分别是卷一:书人——故人故情怀故宴,收文56篇;卷二:书事——虚舟世界看浮沉,收文62篇;卷三:书论——剔抉大义穷微茫,收文47篇;卷四:书遗——沧海遗珠亦奇绝,收文83篇。 本书系统整理收录
《行走的印迹安平秋古籍工作谈集》收录了安平秋先生从1981年至2023年的40余年间对古籍工作所发表的言论和文章。与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培养、规划出版和收藏保护工作的相关文章共七十余篇,分为四个部分:一、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历史与现状。三十三篇工作报告和发言,呈现安先生四十年为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作出的贡献。二、演讲访谈。
本书详述江苏刻书历史沿革。江苏刻书历史久远,成就辉煌。唐朝中期,苏州和扬州等地民间开始雕版日历等,唐末五代时,江南地区刻书业已形成一定基础。北宋时,苏州、金陵等地出现官刻、私刻和寺观刻书。南宋时,金陵、苏州和扬州成为刻书中心,所刻典籍遍及四部,十分精美。元朝时,江苏境内建康路儒学、扬州路儒学、平江路儒学和无锡州学等刻书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研制了上海地区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指南(系列),根据不同年龄层儿童的特点,从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空间等多个角度,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相关机构提供了一份阅读推广实操手册,内容涵盖目前我国图书馆较为正式的阅读推广项目47项,对每
本书以基层中小学图书室建设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小学图书室阅读服务实践,针对中小学图书室建设于阅读推广的各个方面展开论述与探讨。首先,作者从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中小学图书室的定义与性质,任务与作用,并概述基层中小学图书室的现状和问题,从而引出加强中小学图书室业务与建设的研究分析。其次,作者阐释了新时代阅读推广的内涵与特点、任务
本书立足大数据和开放科学时代对科技文献知识服务的需求,系统地介绍了科技文献细粒度组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及知识服务的创新方式。全书共七章,首先介绍科技文献组织的演变,阐述了科技文献细粒度组织的概念、必要性及关键问题;然后针对科技文献细粒度的描述、表示、抽取与组织四个关键环节,阐述了相关理论与方法,有助于读者系统地掌握科技
本书首先介绍了图书馆服务的定义、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分析了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社会化服务、微服务体系、创客空间服务以及智慧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同时,本书还基于实际案例对图书馆服务营销进行了探讨。
最是书香能致远。关于读书,有开卷有益之说,也有误入歧途之谈。阅读推广(ReadingPromotion)旨在增益书香社会建设,滋养终身学习行为。本书为读者呈现了近年来江苏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生动实践。既包括主题性项目式案例,也吸纳了综合性系列化案例。既有主创团队提供的案例背景、具体做法、主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