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本书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内括地面点位的确定和测量基本工作,水准仪和水准测量、经纬仪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全站仪和GNSS、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形图阅读与应用、施工放样等。本书适合作为本科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本书在地理信息服务中引入空间认知、本体论、全息论等内容,构建全息地理信息服务理论框架,充分利用地理本体理论、本体模型构建、地理信息关联、地理过程重构、地理信息服务等理论与技术,研究提出了全息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包括地理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关系模型。通过全息地理信息关联与地理过程重构,建立完整、统一、共享的地理信息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测量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书由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阿尔伯特·韦克曼(AlbertWeckenmann)教授等专家著写而成,书中详细介绍了坐标测量技术,包括测量任务,测量原则和设备技术,用于坐标测量的传感器,先进仪器仪表工程学基础,由设计图经检验计划再到检测计
本书重点阐述了众源地理信息环境中地理信息的贡献过程、贡献者之间的隐式评价关系及其量化方法,贡献者初始信誉和评价信誉的计算,影响众源地理信息可信度的主要因素及其量化方法,顾及贡献者信誉的目标可信度计算模型与方法,众源地理信息中目标、状态、版本和事件之间的关系、信誉度相关信息间操作的联动关系和联动操作规则,以及基于众源地理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多年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概念;第2章至第7章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包括地理空间对象及数据模型、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结构与组织、地理空间分析、数字高程模型分析、地理信息可视化;第8章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动态,主要介绍
本书针对地理数据安全保护新需求,对新的地理数据数字水印模型与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需求背景、基本原理、建模思想、算法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和探讨,为地理数据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应用基础。本书也是《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理论与方法》的姊妹篇。内容均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数据安全团队多项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基金项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基础两部分。误差理论主要讲授误差来源、分类、性质、分布、数字特征、传播及主要应用,以误差分布、数字特征及误差传播律为重点。测量平差基础主要讲授经典测量平差基本理论、方法、估计理论及精度评定。教材在内容选择、教学案例的编制等方面注重基础和工程应用相结合。
本书共5章,阐述了InSAR和阵列SAR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DEN辅助干涉及形变监测原理与应用;全极化SAR植被高度反演与分类;非理想航迹MIMO下视阵列sAR三维成像;以及MIMO下视阵列sAR运动误差补偿。
本书分别从数据、算法、示例的角度系统阐述视频卫星监测技术。第1章概述卫星视频监测技术;第2章介绍视频卫星及其影像特点;第3章详细介绍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的基本概念、难点、关键技术及面向视频卫星影像设计的快速时空残差网络和其改进网络;第4~6章层层递进地阐述面向视频卫星目标跟踪的关键技术:特征提取、目标跟踪模型及提高跟踪鲁棒
本卷主要关注于欧洲史前民族的空间认知能力,以及通过岩画等媒介传播地图学概念的能力;古埃及和近东地区地图学中的测量、大地测量以及建筑平面图;在希腊一罗马世界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制图学知识;以及中世纪时期并存的多样化的绘图传统。而且通过将宇宙志地图和天体地图等囊括在研究对象中,强调了“地图”定义的包容性,从而摆脱了传统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