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矿物属性(晶体习性、光学和力学性质)、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鉴定矿物的流程三个方面展开。对岩石标本的鉴定,本书首先从三大岩的识别标志开始,从岩石的颜色、分类、结构和构造、矿物组成与岩石命名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对于每大类岩石均给出了操作性非常强的鉴定流程。本书打破了矿物、岩石的鉴定原有的经验教学
本书《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报》,由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整理完成。阐述了2020年,中国地质学会始终认真落实党中央对科技社团工作的新要求,在中国科协、自然资源部、第40届理事会和学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在推进地质科技进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地勘行业转型以及服务广大会员等方面均取得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国内外无数文人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刻画和解读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此书通过探讨长征路上的地质特征及其背后的形成机制,来解读长征作为一次战略大转移,其背后的深层次军事考量。红军为什么宁愿付出巨大牺牲都要选择爬雪山、过草地;又为什么要跨越十一省,最终会师于中国西北部地区?万里长
本文选择敦煌地块南缘岩浆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研究,确定了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构造岩浆演化过程等。选择多坝沟金矿床、延龙山钪矿床作为典型矿床,开展了矿石Pb-S-O-H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金赋存状态等研究,探讨了矿床成矿
本书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沿边及特殊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DD20160080)系列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作者分析了前人在甘孜-理塘结合带的工作基础,系统总结了该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对甘孜-理塘结合带发展演化的新认识。系统阐述了甘孜-理塘结合带的地质特征、时空结构和演化历史。运用洋板块地层学理念和大地构造相分析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梵净山地质的图书,内容包括地层、岩石、构造、水文地质环境等,是在已有资料和相应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梵净山地质的系统化总结,可供梵净山地质研究者参考,还为梵净山地质爱好者提供有用资料。
本书主要从地质角度来洞见黄山之美,分为三章:第一章黄山的前世今生,主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阐述黄山的形成及演化;第二章百变黄山,是从奇峰、怪石等宏观角度来理解黄山的美;第三章微观黄山,主要从矿物、岩石等物质组成的微观角度来认识黄山。本书以期通过黄山地质方面相关知识的介绍,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美丽中
本书通过对阿拉善地块西南缘,龙首山地区12处岩浆岩和混合岩浅色体进行岩相学、锆石U-Pb-Hf同位素、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全岩的Sr-Nd-Pb同位素研究,厘清龙首山地区各期岩浆活动的年代、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揭示龙首山地区的岩浆-变质事件序列,以及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和深部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探
本书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时代新型地学人才培养模式,对贵阳地区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图文并茂。基于以往野外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学科发展态势研判,对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详细介绍了贵阳地区地质概况、地质认识实习的基本知识,对贵阳地区地质实习的教学路线、综合考察路线等进行了规划和分析,并阐述
《二维蒙脱石制备与功能化应用》系统介绍从蒙脱石到二维纳米片再到二维蒙脱石功能化应用的全过程。《二维蒙脱石制备与功能化应用》阐述蒙脱石水化膨胀过程及机理,介绍循环冷冻-解冻二维蒙脱石制备、二维蒙脱石表面水化膜厚度测量等新方法;梳理二维蒙脱石的形貌特征、表面电动性质、稳定性及流变性能;阐述蒙脱石纳米片功能化设计及组装调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