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与甲骨、简牍同为近代三大中国古代文字遗物的考古发现。封泥是古代抑印于泥,用以封缄的遗迹。它与作为信验的玺印同时俱来而又先行废退。因此,中国印史按其用印方式可以划分为封泥时代和钤朱时代两个阶段。前者至迟始于春秋战国,终于南北朝,其与古玺印制作的由盛转衰过程相重合。封泥的实物发现是近二百年的事,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与艺术
《中国金币文化》(2022年第4辑)由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是一本包涵金银币文化介绍、赏析、市场等内容的书籍。全书分为五个部分。2021年泉州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为主题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时值泉州申遗成功1周年、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
南开大学博物馆通过多年的努力,收藏、管理从全国各级文物部门调拨的、社会人士捐赠的,以及百年校史相关的文物藏品达三千余件。本书选取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精品瓷器文物,按瓷器年代排序,以多角度摄影、突出局部的方式,细致展现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艺术价值与保存情况。书中收纳相关瓷器文物研究文章多篇,对于古陶瓷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
本书参考了大量国内出土记录、博物馆馆藏及民间藏品,对多种宋代琉璃簪钗进行系统分类,也给出了准确、优雅的名称。书中除了器物的细节照片,还大量使用了空间结合器物的图片,将宋代瓷器、琉璃器与琉璃簪钗完美搭配,体现了现代生活美学,这是本书另一大亮点。巧妙新颖的编排,高质量的配图,精准的文字表达,使得这本书俨然成为一件艺术品,可
本书以学界倡导的“跨界融合”为依据,探讨“敦煌”与“集邮”之间的“相似性”,核心是通过邮品来展现敦煌莫高窟艺术,作者将收藏的近千件敦煌邮品分门别类进行解读,展示敦煌文化的同时将集邮的名词和精髓融入其中,使读者在品鉴敦煌邮品的同时能够掌握基本的集邮概念。
本书中,我们根据馆藏中国绘画特色和优势,精心挑选出169件/套加以整理介绍,这既是对六十余年以来我馆的中国绘画征集工作的梳理与检阅,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增强观众和读者对我馆中国绘画文物收藏的了解。
普拉多一如其他欧洲著名艺术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始于皇室,其奠基者是哈布斯堡和波旁两个王朝。普拉多博物馆的藏品大约有五千幅素描、两千幅版画、一千种硬币及奖章、两千种装饰品及其他艺术品。但最主要的藏品是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大约有8600幅,使普拉多博物馆跻身于世界著名博物馆行列之中。普拉多博物馆是世界上保有委拉斯贵支、戈雅的作
本书按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分上下两册收录中国各大考古遗址博物馆,图文并茂,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本书具有很强的资料性质和学术价值,站在全局的角度,对近四十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做最直观的展现。书籍立足各博物馆自身优势和特色,诠释当代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整体风貌。上册为史前遗址博物馆,预计收录30个馆;下册为历史时
《桂林博物馆文集》(第九辑)由桂林博物馆主编,该套文集已陆续出版八辑。本书稿主要对广西区内博物馆馆藏的文物进行鉴赏研究,以博物馆学研究、文物研究与保护、考古学研究、历史研究、民族学研究、文化遗产论坛等几个部分为主,作者大都为广西区内外田野调查或博物馆学研究从业者,该文集汇集了近年来对博物馆举办的论坛、画展、陈列以及博物
本书属于博物馆方面的著作,由新媒体与博物馆相关知识阐释、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的视觉文化传播、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博物馆建设等部分组成。全书以互联网视域下博物馆的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新媒体和博物馆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