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了地理空间图形的生成、变化、处理与交互操作的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特征与表达、地理空间图形计算机环境、基本计算、基础算法和裁剪变换技术,以及点线面状地理空间图形生成方法、三维地形生成技术、动态地理空间图形表示方法、地理空间图形交互操作技术、交互式地理空间图形符号库系统设计等。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编著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3版)》由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组织编写,是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用教材。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测量平差的基础方法,以及扼要介绍了近代平差的原理。加强和拓展误差理论知识,大测量平差的应用面,以适应现代测量技术数据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9018-2012):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单元数据内容规范》规定了地理信息在网络分发中所需要的元数据内容及其XMI,编码方法,并给出了实现该内容结构的XML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9018-2012):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单元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9019-2012):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接口规范》规定发布、访问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所需的接口、通信方法以及交换信息的编码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9019-2012):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接口规范》适用于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领
陶陶编著的《GIS地图符号共享研究》提出了基于通用地图符号库的地图符号共享框架,即由通用地图符号编辑器、通用地图符号库以及地图符号多平台显示技术组成的通用GIS地图符号系统。它屏蔽了各GIS软件内置地图符号系统这个阻碍地图符号共享的最大障碍,成为支持各GIS软件空间数据符号化的独立系统,实现了地图符号库的“一库多用”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辅导读本》主要内容包括:深刻认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意义、准确把握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对外合作、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等。
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涵盖了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和测量误差处理的基本方法对应的习题,难度适中,其中特别介绍了一些成熟平差软件的应用实例。
本书在阐述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系统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组成和分布式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讨论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集成管理方法和异构栅格数据的无缝可视化集成方法,重点探索了基于分割分片的空间片段连接优化方法及分布式空间无缝处理算法,完成了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库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进行相关的实验验证和分析
《空间分析与建模/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共9章,第1、2章探讨了空间分析与建模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第3~6章主要介绍了空间量测、表达变换、统计学分析及地形可视化分析;第7章主要介绍了空间数据挖掘的基本内容及方法;第8章主要介绍了空间智能计算的基本
本书系统介绍了GIS的基本理论、功能实现和应用技术,共包括五个部分,其中收录了国内外有关GIS技术和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每章前写有导读,便于读者阅读使用。 本书作为教材而编写,但同时希望它能对GIS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