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低涡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年鉴根据对2023年西南低涡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西南低涡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计算得出该年影响降水的各次西南低涡过程的总降水量图、总降水日数图。
本书聚焦于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中的核心动力机制,从基本方程组出发,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气候系统中的多种大气-海洋耦合现象。内容涉及季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跨热带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主要异常模态、热带与热带外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气候变化。通过大量插图和通俗浅显的叙述,辅以经典文献中的
二十四节气纪年法的完整、科学记载,出自《淮南子·天文训》,至今已经2164年。二十四节气纪年法,是淮南王刘安和八公等的伟大发明创造。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纪年法的科学依据,是根据北斗斗柄、月亮、太阳、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音律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研制出来的
本书分为三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5章)主要讨论了大气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第6章至第8章)主要介绍了必要的流体动力学背景知识,并以大气为例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第9章至第12章)主要讨论了海洋环流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本书基于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湖南汛期持续性暴雨格点化预报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研究成果编撰而成。围绕湖南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预报的关键技术问题,科学提出了湖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定义和过程的判识标准,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湖南区域持续性暴雨气候特征,湖南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与大尺度环流特征,湖南区域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和收支、区域持
本书围绕低空经济及其与气象的关系,结合深圳特点,提出了低空气象监测网、数字网和赋能网“三张网”理念。这三张网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低空气象服务体系的核心。监测网是基础,它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实时的监测数据,确保了低空飞行的安全与效率。
本书给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情趣的立体节气,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行文中满是温馨的早年记忆和过来人的深切体悟。
本书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与气候因子的遥相关关系,阐述不同事件对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及其成因。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书中导向正确,符合我国出版方针和政策,社会效益好。
本书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和综合报告有关结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进程发展,从气候变化问题切入,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制度体系发展、行动进程,阐述了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的关系及其背景,进一步分析了全球碳排放趋势,以及各国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和能源转型
近百年来,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年代际气候事件,引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安全。然而,目前对气候年代际变化机制的认识还不深入。本书从历史时期多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出发来探讨年代际气候变化的特征与成因,利用古气候重建资料辨识多尺度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年代际波动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的特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