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探讨了海洋对个体、群体及国家文化特性形成过程的影响,侧重考察了商业航海与海军对民族身份的塑造产生的影响。作者以英国海军为例,阐述了如何塑造了其身份的历史,英国的文学、艺术又如何构建了航海家和海军的形象。该书还考察了意大利和德国等具有海上军事实力和悠久航海传统国家的海洋历史与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
海洋不仅是国际交往的通道,也是值得深度文化研究的历史理据。该书借鉴历史学、人类学以及文化学和文学的研究方法,秉持动态的历史观和海洋观,深入阐述了海洋的历史化进程。编者摒弃了以历史时间顺序来编写的惯例,以问题为导向,相关论文聚焦某一海洋地理区域问题,从太平洋开篇,依次延续到大西洋。所选论文从不同侧面反映真实的和具有象征意
本书基于中国东部海域6个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南通幅、大连幅、上海幅、天津幅、台北幅和上海东幅)实测获取的表层和钻孔地质样品、浅部地震资料等实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东部海域各海区在海洋沉积学、地球化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中国东部海域晚第四纪沉积地层及沉积环境演化的新认识。包括三个
本书从国民财富核算思想的演变以及中国古代零星的海洋财富核算思想的发展入手,论述了中国海洋经济由GDP转向包容性财富核算的必要性,界定了海洋生产成本、涉海人力资本、和海洋自然资本三类资本的类型和范畴,得到中国海洋包容性财富总价值,并考察了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财富的分布情况,考察各主要海洋产业对中国包容性财富的贡献度,最后提
本书内容分为四章,分别从全球海洋状况、中国海洋状况、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影响中国海洋状况的主要因素四个方面给出海洋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可为国家和沿海各地方政府及决策部门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宣传基础信息,并满足国内外科研和技术交流需要。
本书从全球视角出发,以大气和海洋两条通道为关键切入点,回顾了三大洋相互作用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路径及物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以及洋际相互作用对太平洋海洋灾害的影响与机理。总结了未来三大洋相互作用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未来这一气候变化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指引和新思路。
如何形成全球海洋治理的规则与秩序、如何团结合作以弥合冲突及裂痕,越来越成为世界级重要难题,亟需国际社会贡献优良方案,共同协商、共同处理;在共同治理的过程中,塑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并进一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我国提出的“蓝色伙伴关系”为此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并正在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命运共同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塑
本书是一本关于海洋史上经典画面的科普图书。在海洋史中,常常会发生某些让人捧腹、赞叹、惋惜和惊讶的事件,其中的一些经典瞬间值得人们去关注、记忆和传颂。在航海探险史中,腓尼基人曾因与埃及法老的一个赌约而绕行非洲;迪亚士因遭到风暴袭击,船只漂到大海深处,结果意外地发现了好望角;德雷克因为躲避西班牙舰队追击而发现了德雷克海峡;
本书是一本介绍海洋史中有趣事件的科普图书,内容非常丰富,语言风趣,对国内外的一些海洋事件信手沾来,可读性高。比如,潜艇被鱼雷、炸弹击沉不是什么新鲜事,你见过被坦克,甚至是土豆击沉的潜艇吗?你见过伪装成小岛逃跑的军舰吗?史上最短的战争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蒙古国为什么要建立世界上最小的海军?巴拉圭海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强陆地海
本书是一本关于深海景观的科普图书。深海的精彩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这里不仅有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生物,也有高山峻岭,它们的高度使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各大高峰都相形见绌。海底“瀑布”也远远大于陆地上首屈一指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海底深处火山喷发的频率更是远远高于陆地表面上的任何一处火山……本书选择近百种深海的遗迹、矿产、生物及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