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借鉴社会心理学理论,通过文献、访谈、参与式观察、比较研究、个案分析等方法,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一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存在认知有待提升、职业情感容易波动、职业意志较为薄弱、职业行为有待调整等问题;二是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职业认知、
本书分为论文集与案例集两大部分。内容包括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新时代网络思政等多个工作领域。论文集主要涵盖了老师们对于工作经验的思考同时提出新的工作思路;案例集主要是以已发生的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的成因分析与方法总结。
本书选择政策推进措施有力的省份,以及转型试点遴选的示范院校,从理论分析到案例研究,收集分析了示范院校的转型措施、内涵变化等,特别是在治理模式、学科专业构成、教师队伍(双师双能)、科学研究功能的新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以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理论对转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学理分析。
《常州大学志(2010—2020)》记述了常州大学自2010年到2020年的历史。全书分十二章,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对外合作交流等各方面全方位介绍了常州大学十年间的发展成就,系统地记述了江苏工业学院更名常州大学后学校快速发展情况。全志卷首设序、凡例、综述,卷尾设大事记、附录。在谋篇布局上,追求体现全貌、
本书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德性养成的伦理文化环境”框架,选取青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样本高校和民族地城文化表征的典型牧区和村落搜集资料,进行深度访谈、观察和调研,网罗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德性表现。
本书是教育硕士示范性教材丛书之一。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局面以及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书从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重点指导学生该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或创业。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从职业生涯规划概述、认识自我与探索职业、职业定
本书按照高校铸魂育人协同“何以必要”“何以实现”、协同效率“何以评价”的逻辑思路展开,分析高校铸魂育人协同的必要性,回答“何以必要”;阐述高校铸魂育人的五个向度、本质要求及方法论,分析铸魂育人协同的关键要素及机理,回答铸魂育人协同“何以实现”;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提出二次成本函数评测,以南昌航空大学和江西工业贸易职业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前提。本书立足于高校德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首先对高校德育教育的概念与发展趋势进行简要概述,介绍了高校德育思维方式发展的诉求;然后对高校德育实践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高校发展性德育教育实践、高校人本德育教育实践;
本书立足新时期、新任务、新特点,着重反映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发展变化,探索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培养人才的规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包括中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史、国际比较、理论逻辑及特点;第二部分为实践运作,对中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手段、方式及运行程序进行介绍;第三部分为新的展望,包括立德树人、发挥资助育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燕赵音乐文化研究、多学科视域研究、音乐表演艺术研究。对燕赵文化、多学科交叉和音乐表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的燕赵音乐文化研究悉心思考了燕赵音乐文化的古往今来,解构其历史规律与文化价值,这是我们于时代的一种公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