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路:公民伦理的创建》是对法国、欧洲,乃至世界在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遇到的深刻危机和重大问题的思考,并对此提出了颇具高度的应对思路。作者对金融此本主义文化提出了批评,呼吁回归启蒙时期的人文主义,即平等和相互尊重,如此才能引导世界从经济混乱、道德失落的泥潭中走出,让世界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
《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系列教材)》编著者卢涛、李玲。本书的编写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理念,拟探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及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而探讨创意文化理念下的艺术人才培养方式。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和创意人才的内涵及类型,阐述我国加快创意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现实选择,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特征
本教材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概括介绍公共服务的发展历史、界定、分类、模式及影响的基础上,在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学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西方经验与我国国情,围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与建设需要,深入就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与创新论述: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界定
《西方学术精华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反映了当代新的教学理念。为此,编委会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一方面,编写工作中强调协同性:在编写策划层面,出版社与编委会之间、编委会与编写者之间反复协商,制订计划,讨论样张;在使用者层面,充分考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另一方面,教材致力于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
本书深入分析英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持续的创新精神,全面介绍英国文化外交提高英国知晓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的具体措施,介绍了英国文化外交的主要执行机构英国文化协会、英国广播公司等半官方机构及其针对美国、拉丁美洲、英联邦、阿拉伯国家、非洲、欧洲、亚洲等开展文化外交的具体目标、实施手段以及面临的挑战,总结了英国文化外交战略的成功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论依据。《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述论》由钱永平所著,本书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2003年公约”)在UNESCO层面的发展脉络以及文本中出现的文化多样性、社区、再创造、可持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等关
国家的语言文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繁荣语言事业,一是发展语言产业。语言产业是以语言为内容、材料或以语言为加工处理对象,提供语言产品或语言服务的产业形态。目前,较为显著的语言产业业态有语言培训业、语言出版业、语言翻译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语言艺术业、语言康复业、语言会展业、语言创意业、语文能力测评业等。《语言产业引论
《跨文化交际》(作者李桂荣、莫莉莉)共10章,涉及文化与交际、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性别差异与文化交际等诸多跨文化交际内容。每章由案例、正文和练习组成,系统介绍章节所涉知识点。《跨文化交际》可作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文化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必选课或选修课教材,同时也适用于涉外工作人员、英语
《文化研究(第15辑)(2013年·夏)》所有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聚焦于叙事策略、曝光历史记忆的生产机制,揭示记忆的建构性及建构过程背后的权力运行机制。它们都自觉地放弃了本质主义的记忆观而采取建构主义的记忆观。当然,这种曝光和揭示是有立场的,借用陈雨的话说,这个立场就是,“面对那些正在启动并恒久启动的记忆运
本书从美国文化的特性入手,分析了美国的文化精神及其思想渊源,从理论上论述了文化与外交的关系、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阐述了美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实施机构和实施手段。在此基础上,叙述了美国针对欧洲国家、阿拉伯国家、俄罗斯、拉丁美洲国家、中国、日本和非洲国家的文化外交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