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沈辰老师基于自己二十余年的博物馆从业经历,对中外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展开的一些思考、讨论和提问。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二十一世纪博物馆:穷则思变”“博物馆的灵魂:谁是curator”“博物馆为什么做展览:策展、释展和评展”“全球化下的博物馆:时空对话中的艺术收藏”“博物馆文化遗产之道:形而上”“博物馆走向社会之路:任
本书为中宣部对外出版项目“地图上的中国”系列图书之一。“地图上的中国”系列图书利用地图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通过地图搭载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当代发展等内容,同时在纸质图书基础上开发可视听化的电子读物,达成融合传播效果,帮助广大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博物馆是中华文化宝库资源的汇集和精华所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世界发展大潮中的中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的藏品规模与结构、中国博物馆的学术研究、中国博物馆的展览结构与展陈创新等。
本刊常设栏目有“志馆建设”“展览研究”“旧志研究”“地方文化”等。
《南通博物苑》是针对南通博物苑旅游参观提供的知识服务型系列图书,分为创始人张謇中国馆建筑特色陈列展览重要馆藏基本陈列主题展览社会教育学术交流等九个章节,从张謇建苑伊始讲述,介绍了博物苑的建苑历史发展、重要藏品、常设展陈内容及策展构思,同时展示了博物苑特色社教活动、公众教育以及主题项目。图书作为观众走进南通博物苑空间、了
本书由六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纪念馆传统的社会教育方式、纪念馆新兴的社会教育方式、陈列展览与纪念馆社会教育、学术研究与纪念馆社会教育、学术交流与纪念馆社会教育以及其他与纪念馆社会教育相关的方面。全书从这六大方面入手,选用鲜明具体的实例,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纪念馆社会教育本体实际情况及其他业务工作在纪念馆社会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书收录60篇论文,作者们围绕主题,结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自然科学各专门学科、社会学、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多元学科理论,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切入,深入探讨博物馆与多元学科在理论认识和实务操作中的关系。
本书以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基本原理为基础,重点阐述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本书可作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专业书籍,总的来说,本书主要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丰富全面的知识点以及清晰系统的结构,对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且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发展性、实用性、针对性
在北京的博物馆系统中,活跃着一只被称为“乌兰牧骑”的“红色文化工作队”,它就是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本书将在“8+”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已有的层面进一步宣传文化名人的思想情怀和历史功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本书将以2020年“8+”名人故居国内外巡展的主题为基础,进
西夏陵是西夏历史代表地、情节发生地和身份认同地。西夏博物馆是西夏历史信息情景化、故事化的主要载体,是“以物证史”“以物说史”的空间叙事中枢。《西夏历史文化展》的展示策划、展示设计、展示创意是对文明轨迹的挖掘、提炼、再现。将西夏博物馆策展与做展、策展与释展、诠释与传播的实践过程,在总结和发展以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