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著述丰硕,编译一部能够展现杜威教育思想全貌的文选并非易事。在编译这部《杜威教育经典文选》时我们遵循了3条原则:第一条原则是“经典性”原则。所谓“经典性”原则是指入选篇目是杜威教育著述中最具代表性、典范性、具有指导作用的著述。第二条原则是完整性和重点突出。完整性是指入选篇目涵盖了杜威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著述
骨干教师是教师中的相对优秀者,是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依托力量,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加强骨干教师队伍选拔、培训、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的同时,领导力作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充分探讨。本书采用顺序型混合研究设计,基于12所学校11位管理者、44位骨
本书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文史互证法、语图互文法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1842—1876年间《伦敦新闻画报》(以下简称《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进行了综合、全面、立体的研究。《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将新闻与图像成功结合的周刊。自创刊起到1876年,其中的中国人形象包括道光、咸丰、同治三位皇帝,耆英、斌椿、叶名琛、广州
本书以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及其利用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部分共10章:第一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及其档案概述,从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情况、图书馆事业档案文献普查情况等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利用图书馆事业档案对国立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和儿童图书馆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图书馆的管理与运行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利
本书稿综合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学和发生学方法,充分体现专门史和跨文化研究特点,透过历史资料回溯柏拉图教育思想所植根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聚焦于思想产生和演变的过程,重新发掘其教育思想的内核,从而评估其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探索对当前教育的现实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形成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域
本书是论文集,这些论文涉及到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杭州等,既有文学的,也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学科。从时间跨度上看,既有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对现当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就研究方式来说,既是文学研究,也是文化研究,可以说是一种“以城市为方法”的文学/文化研究方式,打破了原来以文学文本为研究中心的文学
博耶于1990年提出的教学学术(ScholarshipofTeachingandLearning)思想为解决科研与教学关系失衡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教学学术将教学视为一种学术,不仅丰富了学术的内涵,促使教学提高到与其他学术同等的地位,同时也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致力
本书的撰写基础是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新文科建设宣言》、教育部《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的精神、高教司司长吴岩的《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报告的精神。本书结合我国当前教育方针政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本为本”本科教育发展理念、“双一流”建设理论等,探讨新文科建设的方向和模式。本书拟通过探讨国家
本书以建筑学和传播学的交叉融合视角,通过引入“媒介场景”,将物质地点与信息系统作为构成场景的两个维度统筹考量,以“场所→需求→服务”为框架,探究了城市老人对于电视、电脑和手机的使用特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面向宅内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提出了基于家庭媒体和网络化社区媒体的适老交互场景服务模式、组成要素、网络模型、内容构成
《财经教育研究》是一本致力于财经教育前沿研究的学术著作。在彰显经济、管理学科特色的同时,也关注和反映其他教育研究进展,促进学科融合。在该著作中,对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课程改革、财经学人、商学教育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高校管办评分离、国家重点高校政策、世界大学排行与高等教育体系排行、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