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华人在马来西亚人口中占有很高比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马来西亚也由来已久。华人学者和留学生行走在马来西亚,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文化交流的印记。本书即为华人学者和留学生对文化交流的回顾、思考与展望。全书共分为3个篇章:记忆与寄望、寻迹与对话、初探与新语。他们以脚步丈量大地,用文字披荆斩棘,
本书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第16本陕西文化发展报告,是以陕西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权威性研究报告和高端理论平台,旨在为陕西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全省文化发展繁荣以及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本书全面总结了2023年陕西文化发展的状况与成就,并预测了2024年的发展趋势,对陕西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发展、文化短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围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开研究,系统盘点2023年北京文化发展的总体状况与整体态势,梳理2023年北京文化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与新动态,并围绕“十四五”文化发展目标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政策、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等,考察北京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科学合理的
东北之为北方的历史,同时是它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业基地、文化工业基地和另类现代性前沿的历史。本书是文化研究学者刘岩教授的全新论著,以小说、评书、二人转、影视剧、喊麦、春晚小品、先锋艺术、城市改建等当代文化生产为主要媒介,结合长时段视野,探究北方历史经验的同时代性。在这一探究中,东北既是区域辩证的对象,也是尝试以经验克服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自20世纪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就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资产。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作为新兴业态和朝阳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阵地。《构建多维支撑的沈阳新型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研究》围绕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展开,就文化产业园、文化创意产品、文商旅融合、文化产
本书选取“山西文化记忆”32个项目中的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丁村遗址、河东盐池、陶寺遗址、晋国博物馆、晋商票号、天龙山石窟等几个项目,通过展示、追寻各个项目中的文明碎片,探寻山西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印记,激发读者对山西的热爱之情。
本书选取“山西文化记忆”32个项目中的壶口瀑布、寒食节·绵山、赵氏孤儿·藏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山西杏花村汾酒、山西老陈醋等几个能充分展示大美山西以及山西特色的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山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激发人们爱山西、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元代北京与中外文化交流;明代北京与中外文化交流;清前期中西交流与碰撞;清前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知识界的因应;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等。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3)》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重要问题及北京非遗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议题中的作用为着眼点,致力于打造北京非遗融合城市建设发展的文化样板。全书分为总报告、北京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北京非遗的数字化、北京非遗与乡村振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非遗和优秀案例六大板块,对北京非遗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首都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组织编写了《新时代首都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案例》。《新时代首都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案例》精选了28个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实践案例,并将其分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